李殿仁:人民艺术家贺敬之
到今年11月,人民艺术家贺敬之同志已进入期颐之年,其创作也走过85年的不平凡历程。值此重要时刻,润为会长召集我们举办座谈会,总结贺老的创作经验,我举双手赞成。今年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我们正好借这次座谈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回顾贺老的创作历程,总结贺老的创作经验,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前几天我去看望了贺老,看到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甚为高兴。除了耳朵有点背,思维清晰、谈笑风生,令人敬佩不已。
各种媒体对贺老评价的称谓很多,如“杰出作家”、“文学泰斗”、“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创中国文学新局面的先锋者”、“真正的无产阶级大诗人”、“优秀共产党员”、“文艺战线的领军者”、“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等等。首先声明,这些称谓我都赞成,但我更看重人们称他为“人民艺术家”。贺敬之的作品、理论、做人做事都是以人民的立场,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感情,人民的喜怒哀乐,人民的所思所想、所企所盼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一句话,他的全部思想感情都融入了人民,所以人民也就接纳他、喜欢他、敬重他、护爱他。
第一,贺敬之为人民创作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经典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说:“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并没有见过贺敬之同志。首先打动我的是他的作品,读了他的诗《回延安》,听了他创作的歌《南泥湾》,看了他执笔的歌剧《白毛女》,很受感动,打心里敬重他的才华。继而读他的文章,学习他的文艺理论,觉得这个人了不起。后来又见到本人,经过交谈再读他的作品论述,敬重之情油然而生,这不就是古人讲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榜样吗?我是一名军人,虽然不懂文艺,但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认为贺敬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大家,因为他“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语)。贺敬之的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时代性都很鲜明,耐读耐品耐琢磨,给人以灵魂的净化、觉悟的提高、认知的升华和艺术的享受。我很赞成张器友同志关于贺敬之创作道路上有三座里程碑的判断。第一座是延安时期他同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第二座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新诗集《放歌集》;第三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新古体诗《心船歌集》等。这三座里程碑都是划时代的标志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