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归来》:一个爱国者的反思
《李宗仁归来》是八十年代大陆接的电影,我看的是央视的同名纪录片,讲述了1965年7月,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携妻子郭德洁一起乘机抵达北京,受到了总理的热烈欢迎,主席随后在中南海亲切设宴接见。
李宗仁为什么能获得如此殊荣?要知道他在1949年逃离大陆前,还被我党列为战犯,而且名次排第二位,仅在校长之后。他还是美国选定的中国接班人。李宗仁出身于广西农村,一生戎马,后来虽然成为军阀,但爱国之心犹存。统一广西促成两广合作,推动北伐而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抗日战争中台儿庄大捷,都是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被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物色来取代有“半独立性”的蒋介石,“沿长江和主席泽东划分中国”。美国政府目的之阴险,以致事后让受惠于此的李宗仁都悔罪不已。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说:
但在今天回顾那时的情况,我不禁不寒而栗了。我今天感到庆幸的是:当年与我打交道的美国方面的领袖人物都是一些没有经验的人。这些人在现状不变的局势下指导世界事务是能干的,但处理起严重的国际危机时,则肯定是无能为力。如果他们要象约瑟夫·斯大林那样冷酷和精明,象他一样善于抓住时机,中国肯定是会完了。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我得以沿长江和主席泽东划分中国,中国就会陷入象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和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又因中国是六亿人的大国,这样一来,她就会陷于比前面提到过的三个小国家更为深重的痛苦之中,而民族所受的创伤则恐怕几代人也无法治好了。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祖国的未来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
李宗仁在政治上太幼稚了:当时真正“没有经验的人”并不是司徒雷登,更不是马歇尔,而是三天两头往司徒雷登那里“跑官”的李宗仁自己。1948年底,中共军队在辽沈战役中的胜利已成定局,司徒雷登看到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可能性,于当月16日给马歇尔写信,一抹平素斯文,给美国政府主动提出比马歇尔“两分中国”设想更阴险的即“用典型的中国式”致中国再陷军阀割据的建议。这位在1949年初将李宗仁捧上“总统宝座”并盛赞“李宗仁在正式就职后的数月中政绩突出”的“好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久就迅速“移情别恋”,他似乎忘记了正在急需美援的李宗仁,坚持驻守南京并与中共代表黄华商谈相互外交承认的途径,并极乐意接受黄华传达的“主席泽东和周恩来的口信”以及希望他访问燕京大学的邀请。1949年6月,司徒雷登还托即将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陈铭枢和罗隆基等民主人士传话:“如果新中国采取中间态度,不完全亲苏,美国可以一次性借给新政府50亿美元,接近印度15年所得的贷款。”两个月后,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用“嗟来之食”形容司徒先生的“好意”,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司徒雷登甚至坐等解放军进南京,积极奔走直到1949年8月2日才乘飞机离开中国。此时蒋介石也要求李宗仁一起撤回台湾,没想到李宗仁直接给拒绝了,李宗仁试探好友白崇禧希望他能够随他一起起义,白崇禧被蒋许诺的高官厚禄吸引,反过来劝说李宗仁,李宗仁大怒着骂道:乌龟王八蛋才去台湾呢,然后逃到了美国,彻底与台湾的国民党断了联系。“小诸葛”白崇禧一到台北就被软禁,成为笼中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