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领袖人物立传――兼谈电视剧《海棠依旧》
在历史的长河中,领袖人物如民族的山脊,他高耸于历史过往的诸峰之上,更似民族命运交汇处巍然屹立的灯塔,他们以其伟大的人格和精神,指引着未来,照亮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史笔如铁,勿忘历史,给领袖人物立传,铭记他们的伟大功绩,无疑是一件传承精神、承先启后、惠及后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和善举,理应给予弘扬和支持。但是,如果在写史立传中,因为趋之于功利,或屈从于某种威势,或者逢迎于某种意旨,失之于客观,虚与成笔,曲笔成史,恐怕不仅不会因之而成为功德,很可能还会误及子孙、遗害千秋。
下面,着重就为纪念建党95周年而创作的领袖题材剧,《海棠依旧》的创作和涉及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海棠依旧》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还要首先得说一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真实的历史。
毫无疑问,二十世纪的中国正是因为有周总理、毛主席、朱老总这样的伟人,才让中国变得如此精彩。
周总理作为一位伟大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无论是放眼世界还是纵观古令也都是极其少有的伟大人物。
且不说他在建国前,为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给中国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就以建国后他担任总理,领导人民发奋图强、改天换地、进行新中国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也足以震古烁今、名垂青史。
他担任总理27年,我们的国家按照毛主席的思想路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以“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在工业建设、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人民教育,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正是因为有新中国前三十年一代人吃几代人的苦,才有了我国大庆油田的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万吨水压机的生产下线、万吨远洋货轮的建成下水、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大飞机、大轮船、精密机床、大型电子计算的研制成功。也才有了根治淮河、根治海河、根治长江、根治黄河等重大水利设施的建成,及袁隆平、李振声等农业科学家的重大研究成果。可以说,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是“宏图梦笔绣山河,神州处处动地歌”、“翻身农奴把歌唱,人民走上幸福路”;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产生“铁人”的时代、“雷锋”的时代、“钱学森”的时代、“陈永贵”的时代、“邢燕子”的时代;那时候,中南海的灯光就是人民心中的希望,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笑容就是人民的幸福。虽然说,那时候国家还很穷。但是,那时候劳动人民充满着幸福、国家在飞速的发展、人民在当家作主。可以说,那时候“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领袖同人民心连心”绝不是文学的夸张。正因是这样, 1976年周总理的逝世,让全国亿万人民像失去亲人一样心疼,“神州万里飞白雪,举国九亿恸地哀”,“十里长街送总理,声声总理寸断肠”,人民在滔滔泪水中送别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