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躺平”的青年人与当前宣传工作的乏力

2021-05-30 23946 15
作者: 云台峰上的123 来源: 红歌会网

  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了,盛世庆典啊!人们却没感受到多少喜庆的氛围。有人会说,实干比歌颂更重要,貌似务实的他们可能忘记了,宣传也是战斗。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共最让敌人害怕的就是强大的宣传鼓动能力,那时的中共牢牢占据着道德制高点,公共媒体不准刊登亲共言论,一份印制粗劣的传单就能掀起时代狂澜,中宣部的地位远高于中组部。那时的中共除了数量极少的理想主义者,要啥没啥,人力物力全靠宣传动员群众来获得,打过天下的老干部深知宣传的重要性。自从中国具备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实力,中共的宣传就有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嫌疑,有时官方媒体给人以说套话、空话的感觉,那样的文章,既不能让领导们与人民了解真实的社会现状,也不能鼓舞人们的斗志,更不可能引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思潮。

  打工者不进工厂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躺平”是近期的热门词汇,“三和大神”遭到口诛笔伐,没有一个人分析明白了三者的关系与出现原因,我认为“打工者不进厂”、“躺平”与“三和大神”具有递进关系,是中国在产业升级阶段出现的特殊社会矛盾的具象化,在下文对相关责任方作简单分析。

  《人民日报》的文章《宁愿送外卖也不到工厂,青年劳动力到底去哪儿了?》记述了工厂招人难的现状,分析原因时,作者举出企业管理者曾凡明的说法,因为工厂苦脏累,年轻人不愿去做,作者没有列出与之相反的观点。现实却是,很多工厂车间至少还有空调,年轻人愿意去做的快递、外卖等户外工作更苦更累还危险,风吹日晒雨淋,一不小心就出车祸,年轻人仍然趋之若鹜,为什么?作者借鉴了经济学的观点,似是而非地将之归因于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指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从文章内容来看,那些年青人主要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适合工厂的岗位而不进厂,而是企业管理层认为的年轻人怕苦脏累,作者分析的原因显然不正确。作者提出的几条建议完全不接地气,什么通过企业管理创新,以企业效益提升来进一步提高员工薪资待遇,增强员工从业稳定性,提升员工归属感和责任感,这些没边没际的套话没说到点子上。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效益能够支撑起资本家们住豪宅买豪车开海天盛宴,只要有可能,富豪们就不会用来提高员工薪资待遇与改善工作环境。现在企业连工人都招不到,企业效益如何提升?世界上的各种企业管理模式都在中国推行,相关法律也健全了,打工人的权利依旧没得到有效保护。根据我的调查,年轻人宁愿在电单车上吃苦,也不愿在空调厂房里当肉身机器人,是因为送外卖比那些必须通过劳务中介才能入职的工作收入更有保障,送外卖的收入类似于日结,一天一结算,收入能算到,能看到,能拿到。劳务中介是企业为避免劳资纠纷设置的风险控制措施,企业通过劳务中介招聘员工,到企业工作的都是劳务中介的派遣员工,如果有劳资纠纷,员工与劳务中介扯皮。实际上,很多企业经常合作的劳务中介是由该企业管理层重要成员的亲属创办。据打工人诉说,多数劳务中介承诺的较高收入很难拿全,只能骗不懂行的人,稍有经验的打工人都不会去上他们的当,如果所有被克扣了收入的打工人都去上诉,公检法将成为最累的部门。该文作者能够在《人民日报》讨生活,肯定文字功力比多数人强,写出这样空洞的文章,说明他根本没有下基层去认真调研,他没有与工人群众深入交流。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5条)

热门评论
不是宣传乏力,是贫民百姓终于闹清了,资本主义下,资本残酷的剝削,丧心病狂的欺压。
0条回复
要搞清楚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理论真理正义性和实践必须成功性的深层次内涵,那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和政治大民主的目的是解放全人类,是末法时期的现代化大乘佛法菩萨道实践方案,如果不进行这个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改变,整个人类社会在高科技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高强度剥削的前提下,谁都将没有独善其身的机会,何谈兼善天下?这关系到的是亡不亡天下的意思,所以结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压迫的道路是全人类灵魂得到救赎的唯一出路。
3条回复
qq绚丽十月6770不是创意而是从思想文化最高度讲起!
3年前•河南省   350回复
黎明的曙光说的好,佛法也是世间法,期盼再出一位像毛主席那样的圣人,那样的佛菩萨。
3年前•辽宁省   301回复
云台峰上的123你的思路很有创意。
3年前•重庆市   018回复
综上所述,打工人“不进厂”,甚至选择“躺平”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本就过于低廉,资本家为了减少人力成本增加利润,推行高压管理,打工人的合法收入与人格尊严普遍得不到保护,收入更少了,努力工作与“躺平”差别不大,那些进厂工作的甚至连人格尊严都没有了,打工人以“不进厂”与“躺平”保护自己,用脚投票,作消极抵抗。
0条回复
毛时代,干部和群众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学子努力,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呢?“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要想上得去,就要找关系,请客送礼拍马屁。女同胞还要献身,忍受潜规则。革命原则要结合现实生活,才有力量,才能动员起群众。“躺平”是对生活的无望,是对不公平的愤愤不平。
0条回复
官方叫企业家,民间叫资本家,家家都是他!咋整?鸟不到一壶了。
0条回复
对于这类现象以及如何形成的这种现象,当年的伤痕文学炮制者们怎么都视而不见集体失语不会“伤痕”了?比起我们在云南建设兵团那几年,我们当年的境况比打工兄弟们不知好了多少倍,无良文人却觉得我们在“受苦受难受迫害”,我们当年可没人克扣工资、没人强迫“九九六”、没人克扣定量、没人不给我们休息礼拜天。那时的干部,绝大多数和咱同吃同住同劳动,卷起裤腿下地插秧割稻种油菜,与老百姓与知青是真情实感的打成一片啊。
0条回复
补充一段在综上所述的上一自然段末尾:更让人忧心的是,选择“躺平”的潮流正在向高端劳动者群体漫延,不时有名校高材生宅在家里隐居的消息传出,工作后的实际收入低于社会对名校生前程的预期压垮了他们。无论是低端劳动者愤懑于相对生活水平的下降还是高端劳动者对前程的绝望,都不能简单地用不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解释,每一场大革命前夜都有顺从地接受统治者剥削的底层民众,也有少数人成功实现了阶级跃迁。
0条回复
当前躺平的主要是低端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力可以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即使是“三和大神”也大多能随时找到工作,他们工作一天,耍两天。这些情况在网络上躺平者的自述中多有提及。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存在于有一定学历的中高端劳动者中,包括一些名校毕业生,不占多数,但是趋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讨论问题一般是讨论主流现象,不能用所占比重少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导致的躺平掩盖因收入低、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护导致的躺平,我们应说真话。
0条回复
补充在第五自然段之后:当代“躺平”者的父辈、祖辈为什么能在甚至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坚持呢?
0条回复
查看全部15条评论 我要评论
1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