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希望中国老百姓能早日得到中国式免费医疗
编者按:本文是2013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以“免费医疗”与贫困人群医疗保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3年过去了,今天重读仍然有现实意义。李玲教授表示,新中国建立,也就是1949年到80年代,我们建立了实际上在国际上都备受称赞的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我们当时的国家干部,就是现在的公务员,是免费医疗,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他们是劳保医疗,农民是合作医疗。当时中国用不到世界上1%的医疗资源解决了近四分之一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推崇为世界的典范,在全球推广的。这个制度难以持续的根源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转移了,也就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当时我们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包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变成经济发展的配套。我们也简单的把经济发展的一些原理或者一些规律套用到医疗卫生制度上面,所以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医改要建制度,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嘉宾访谈:17日16时(2013年10月--编者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免费医疗”与贫困人群医疗保障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李玲: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谈医疗的问题。
网友远航之帆:10月10日,一则关于俄罗斯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制度的新闻引起网络热议。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在考虑有关公共政策问题时应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建议国人不要幻想所谓“免费医疗”。您同意朱教授的观点吗?请您谈谈对俄罗斯的“免费医疗”的看法。
李玲:我不太同意这个看法。确实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医疗和吃饭不是同一个产品,医疗是像我们一般来说,它是准公共产品。我们可以看到有免费的产品,就是公共品。比如我们每个中国人享受的国防,它就是免费的,当然免费并不是说没有成本,其实我们是交了费的,国家组织起来给每个中国人提供安全。其实医疗也是类似于这样的概念,医疗的风险很大,个人没有办法来抵御,所以现代国家都建立医疗卫生制度,其实就是靠国家的力量组织起来,来抵御风险,给老百姓提供医疗安全的保障。所以,我觉得可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概念不能广而言之。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市场上交换的,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像午餐那么简单的产品。你想如果家庭里面都是交换,还有夫妻关系吗?还有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吗?抚养你的孩子,不光是免费的,还是贴钱的。都用“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来套所有的产品和关系,可能也不是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