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论马克思对法国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笔者按语:马克思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也就是阐发了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整个《提纲》共11条,其中第3条主要是批判法国唯物论的“环境决定论”思想,实际是批判其唯心史观中的英雄史观思想,阐述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思想。笔者2004年写了一篇解读《提纲》第3条的文章《论马克思对法国决定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一文,该文发表在当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上。近日笔者又翻出旧文,感到“法国环境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英雄史观思想当代中国仍然很严重。拙文阐发的马克思对其批判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未做任何修改的拙文发到有关网站,供网友们学习参考,也望批评指正!
2019年3月24日
内容摘要: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深入解剖和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环境决定论的思想,阐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人民群众是改变社会环境的主体等群众史观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环境决定论 实践 群众史观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出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最基本的思想。本文这里着重对“提纲”的第三条马克思对法国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和其中所阐述的群众史观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
18世纪法国 “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拉美特里、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都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同时他们还力图把他们的唯物论观点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和阐发了他们的环境决定论思想。
所谓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一是认为环境决定人们的精神、道德、善恶观念。他们认为,人的智力、情感、品德、才能等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爱尔维修说:“儿童在离开母胎、打开生活的门户之际,是毫无观念、毫无感情地投入生活的。……在摇篮里是感觉不到骄傲、慳吝、妒忌、野心、欲望、尊严、荣誉等感情的。”[1](P500)二是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品德、才能、情感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霍尔巴赫说:“他之变成或者对自己、或者对他的同胞们有益或有害,乃是由于环境把他引得向善或向恶;也就是说,乃是由于人们给他的教育、他所见到的榜样、他所听到的言语、他经常接触的人、他自己形成的或受别人灌输的观念、他所养成的习惯、尤其是支配他的行为的政府使他从自然获得的那个基础受到好的或坏的培养。” [1](P645)他还说,一个邪恶的父亲只能造就堕落的女儿;一个腐败的社会只适于腐化心灵和精神,一个不义的政府只能造就一批不义的、不和的奴隶,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自己的同伴,不但地彼此争夺,同尽心机互相谋害。三是认为,这种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政治、法律、教育、舆论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教育具有决定的意义。爱尔维修就明确地指出,人的才能和美德的来源,“既取决于支配人们生活的法律,也取决于人们所受的教育。” [1](P478) “为了培养出道德的人,就必须有赏有罚,制定合理的法律,建立一种出色的政治形式。” [1](P506)在他们看来,国民的美德靠的是法律的完善,而法律的完善则是以人类的理性的进步程度为转移的。对于法国哲学家的这种思想,马克思在他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它概括为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2](第1卷,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