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读思录(二)
(1)......有许多幻想家,有时甚至是一些天才的人物,都以为只要说服统治者和统治阶级相信现代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很容易在世界上确立和平和普遍福利。他们幻想不经过斗争就实现社会主义。最后,几乎当时所有的社会主义者和工人阶级的朋友,都认为无产阶级只是一个渍疮,他们怀着恐惧的心情看着这个溃疮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增长。因此,他们都设法阻止工业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阻止历史车轮的运转。与这种害怕无产阶级发展的普遍心理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断把自已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不断增长上。无产者人数愈多,他们这一革命阶级的力量也就愈大,社会主义的实现也就愈是接近,愈有可能。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4页)
(2) 我们不能把无限制地追求财富积累与“发展生产力”混为一谈。资本主义追求的是无限制的财富积累,这种无限制的财富积累是以摧毁一切社会关系,把一切社会关系改造为金钱债务关系的形式来实现的。如果说在追求无限制的财富积累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也发展了生产力,那么我们必须同时指出,资本主义是通过破坏并摧毁生产力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形式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这是一种毁灭性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反抗这种毁灭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方式的主张,自称为“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开始,社会主义追求就是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人的才能的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公共财富的极大丰富。
(3) 今日之中国,危害改革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不是什么“左派”,而是多年来鼓吹“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一贯以“政治正确”自居的某些“右派”,由于他们长期在中国政经文化领域占据主流,掌握着各种权力资源及大大小小的媒体,每当国家和社会面临挑战和压力时,他们便会跳出来蛊惑民众,拿早已边缘化的所谓“左 派”以及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开刀,打击和抹黑他们眼里的异己分子,绑架舆论,企图迫使中国按照新自由主义规划的“改革路线图”走下去。
(4) 碧野先生是湖北的老作家,与姚雪垠,曾卓并称“湖北三老”。我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收有碧野的一篇散文《天山景物记》,他笔下的新疆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中毕业后不久我只身赴新疆求职,很难说不是受了这篇作品的影响。但我读到的碧野先生的第一篇作品并非《天山景物记》,而是他的散文集《情满青山》。那时我大约还在上小学,一次,从村里一个比我年长的青年手里借到这本书,开本很小,薄薄的,封面素朴,淡雅,书中有插图,大山,森林,云雾,伐木工……一幅幅版画、一篇篇描述鄂西北山区自然风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将我带到了那遥远而神奇的世界。那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多年后,当我也成了湖北省作协的一名专业作家,竟与少年时代仰慕的碧野先生成了同事。不过,那时碧野老已经离休,很少能在作协大院看到他,偶尔有重要文学活动,他才会去参加。有几次,看见年事已高的碧野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会场,在并不显眼的位置上位下,那慈眉善目的样子,像一尊弥勒佛。我真想上去跟老人攀读几句,告诉他,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酷爱文学的乡下少年,手捧他那本《情满青山》,脑子里充满了对未来,对外部世界的遐想。可惜,生性内向的我终究没有鼓起这个勇气。后来,碧野先生去世了。有一次,我去石门峰公墓,特意绕到他的墓地,墓前伫立着碧野先生的雕像,还是那副慈眉善目的神情,像弥勒佛似的。我在雕像前默立良久,脑子里又浮现出那本封面素朴,有许多版画插图的《情满青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