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市场化与国家宏观治理下的医改
保马编者按: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再一次证明,涉及民生领域和公共安全的问题,绝不应该迷信市场。保马今日推出2018年5月玛雅对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所做的访谈,在访谈中,李玲老师从国家宏观治理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在“医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与反思。她指出,中国最大的软实力,还是凝聚亿万人民的根本制度;盲目“与国际接轨”,便是自毁长城。为此,国家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在医疗卫生领域,建立起医疗、医药、医保的联动机制,把好用人关,抵制利益集团的蚕食,如此才能发挥出我们体制的优势和力量。
李玲老师谈免费医疗制度
市场化与国家宏观治理下的医改
李玲:
中国走到今天,在民生保障方面曾经走出一条适应国情、适应我们制度安排的路。但后来在民生领域盲目“与国际接轨”,导致今天形成了“四座大山”——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住房难。
我们曾经笃信市场,以为市场真的能搞定一切,然而,市场却往往失灵,特别是在民生领域与社会建设上。现在仍有不少人依旧沉浸在市场迷思之中,这是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的。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就民生领域的市场化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一、仇和落马与私有化医改的不归路
玛雅:
7月31日,仇和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仇和曾经是地方改革的风云人物,2000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卖掉了当地所有的公立医院。然而2011年,当他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以“企业+医院”模式推行公立医院改制时,以私有化著称的宿迁模式却改辙易途,由政府财政全额出资,建造一所大型公立医院。从医疗改革的角度看,应该怎样认识宿迁现象?其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李玲:
最大的教训是,医疗是一个市场几乎完全失灵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市场手段在医疗领域都是起的反作用。如果将医院当商场,将医生当商人,过度医疗就无法控制,结果就是医疗费用一路上涨,老百姓看病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所以在医疗领域,政府应该承担责任。不能放任逐利的机制兴风作浪,否则老百姓蒙受损失,政府也会遭遇极大的困境。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完全取消公立医院的地级市,所谓“宿迁模式”是失败的。这些年医改,国家投了大量的钱,各个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普遍都在改善。可宿迁的医院私有化以后,发展是节节后退的,人才留不住,医疗水平也没提高。宿迁老百姓不满意,都到外地去看病。宿迁政府也不满意,早就想重建公立医院,把卖掉的医院买回来,可是对方不同意。当时仇和卖医院,最大的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后来宿迁政府出价10亿、20亿,金陵药业都不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