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我们要重讲王二小的故事
捧读孟宪明的长篇儿童小说《三十六声枪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非常及时的红色儿童文学力作,对今天孩子重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的主题出版物,是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读本。共和国的旗帜为什么那么鲜艳,因为她浸染着孩子们的鲜血。77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为着掩护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放弃自己逃生的机会,机智沉着地应对日本鬼子,将他们带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自己却被鬼子用刺刀挑起摔死在山谷大石头上,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伏击战的胜利。正是成千成万的孩子们像王二小一样不怕牺牲,在祖国各地英勇抗日,才有抗战的最后胜利,才有新中国的诞生。现在十三四岁的孩子们,生在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生活,快乐读书学习,他们在课本中读到了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也应该知道王二小英勇抗敌的故事,知道王二小和他的小伙伴石矛、精豆儿为抗战胜利献出生命的事迹。在放牛娃王二小身上,集中体现了外敌面前不屈服、不低头、不退却、以身殉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纪念。
这是一部讴歌抗日小英雄的史诗般作品,是当代青少年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英雄多磨难,少年英雄的磨难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力量,那是鲜血和生命的绚烂绽放。《三十六声枪响》讲述少年王二小从普通放牛娃到抗日小英雄的成长故事,这是一个幼小的心灵从屈辱绝望到在抗争中走向“光明”的艰难历程。“三十六声枪响”就是三十六场战斗,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两年内对中国河北一个小村庄发起的三十六次疯狂的灭绝人性的残酷虐杀,这是放牛娃王二小亲身经历的三十六次侵略与反侵略的英勇斗争,在三十六次生与死的抗争中,少年的心经受了三十六次血与火的洗礼,最后在战争中走向“生的伟大,死的光荣”。10岁那年,王二小目睹了小伙伴韩石矛被子弹洞穿脑袋死亡的惨状,那一刻他们正在村头一起扮演杨家将抗战的游戏,那是王二小听到的“第一声枪响”。12岁那年,王二小又目睹了鬼子扫荡的滔天罪行——爹被刺杀、娘被糟蹋、菊花媳妇被奸杀、丹红爹戏班子34人被炸死……这一年,在二十一声枪响中,二小娘参加了妇女救国会,二小哥王大小参加了民兵队,王二小当上了儿童团长。13岁那年,他们一家都在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英勇的牺牲了……第二十五声枪响,王二小失去了哥哥王大小;第三十二声枪响,王二小看见娘拉响手榴弹与鬼子同归于尽;第三十六声枪响前,王二小还陷入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之中。无数次的磨难,亲人的血和生命,让他幼小的心灵充满悲痛的力量,充满对战争结束后光明生活的向往,所以,他能在遭遇鬼子时,沉着应对,从容做出牺牲自己、保护村民、消灭鬼子的决定,面对死亡,生命之花在瞬间绚烂绽放。在王二小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王二小用生命书写的中华民族之魂,是留给今天青少年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人们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