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我和郭老师在东土河捉螃蟹的故事
文化大G命开始的第二年,即1967年,在全国掀起了初高中学生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小先就是从福建省漳州市回到老家山西晋城县土河公社东土河大队劳动锻炼的。但是,由于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东土河小学急需一名代课老师,她就成了首选对象。
在南方生活那么长时间,对于老家的生活自然有些不太习惯。在她到东土河小学任教半年以后,我们师生之间就彼此熟悉了。而且,她也听某些同学说过,我跟着放羊的人去黄龙洞山、黄龙洞河捡拾羊屎蛋交到生产队里挣工分;而且,我在捡拾羊屎蛋的时候还在河里捉螃蟹。于是,到了1967年7月中旬,有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时,郭小先老师把我叫到老师办公室,她说:“中午早早吃过饭,我跟你去黄龙洞河捉螃蟹吧?”我点点头。而且,我们约好了见面的地方。
于是,我中午下学回到家,三下五除二就把饭吃了。我父亲问我,你火急火燎吃过饭要去哪?我告诉他和郭老师去捉螃蟹。
父亲问我,是不是从福建回来的那个郭老师?我说,你怎么知道?父亲说,因为她是在福建长大的,能经常吃到海里的螃蟹,还经常吃各种鱼。父亲告诉我,没人的时候,你可以叫她姐姐。他是咱姓郭家闺女,她爸叫郭居义,比我大一两岁,你该叫伯伯。
当我和郭老师在村西头西漏底去黄龙洞河的路上见面时,她说,你来了,咱就走。
走了不多远,我突然喊了她一声:“小先姐!”她听到之后先是一愣,但马上平静了下来。她说:“叫我姐也是对的,我回来的时候,我爸也给我讲过一些老家的事情。”我说:“那没人的时候,我就叫你小先姐。”她逗我:“你叫姐就行了,别再加上我名字,显得更亲切。”
我说:“那太好了。”
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因为,我们还要在下午3点前赶回学校上课。
我在前边领路,速度越来越快。说是走得快,不如说我们是在一路小跑。到了黄龙洞河,郭老师让我掀起石头,她捉螃蟹。在捉螃蟹的过程中,她的动作十分娴熟,真正做到了“稳、准、快”。当她看到有一只螃蟹迅速躲到石头岸冚里,伸不进手时,她说:“太可惜了!”
我说:“不要紧,我想个办法试试。”我急忙折断一个小树枝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往外一挑,那只大螃蟹就被她挑出来了。
由于我们配合默契,很快就把带去的四个铁饭桶装满了。而且,在里边适当加了一些河里的水,用来保鲜。
由于没费多大功夫,就取得了她意想不到的收获,她让我领她到黄龙洞口那个地方好好看看。我告诉她,别看洞口小,钻进去里边地方可不小,还是上下两层楼的结构,里面还有头桌子。
我说:“姐,咱今天不能进去冒险,一是时间太紧,二是咱出了一身汗,里边太凉,三是咱没有带手电筒。”
她说:“那就只能让我留下遗憾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接着,我们赶快在河里洗洗脸,洗洗手,稍微休息一下,就开始往回走了。回去的时候,我让她在前边走,我在后面跟着她。
回到学校以后,我们把螃蟹放在了她的办公室,并把螃蟹倒在两个洗脸盆里,再加进去一些水,用来保鲜。
下课前,她和全班学生说:“下了课不要回家,你们先去外边玩一会,我让喜林去叫你们,你们再回来教室。”她在住校公办老师做饭的火上把一大半螃蟹做好之后,她让我先吃了一个。当我要扔掉螃蟹外壳的时候,她说不能让,壳里的蟹黄更有营养价值。
然后,她让我去把同学们叫回来。我和郭老师告诉同学们怎么吃螃蟹。以前我们都是在煤火炉上烤熟,光吃螃蟹肉,把螃蟹壳都直接扔了。更不知道,螃蟹是可以煮着吃和蒸着吃的。通过这一次吃螃蟹,我和同学们开了眼界。
【文/郭喜林,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本文为作者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