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富勤:西北政法大学轮训漫记
中国古代读书人讲究“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甚至有一种说法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县委政法委组织的这次远赴西北政法大学政治轮训,在我看来,既是“读万卷书”,更是“行万里路”,虽然得知乘坐大巴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但这点辛苦与能够有机会“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来比,那又算的了什么呢?
出发的时间是5月7日早晨7点钟,乘车地点是老政府门前,我当然是按时提前到达,不愧都是组织和纪律性比较强的政法干警,满载着38名干警的大巴车准时出发了。
本轮赴西北政法大学培训的同志不比以往,这次培训我高兴地看到许多法院、检察院、公安好朋友和老相识,特别还有我广灵二中56班教过的学生韩桂清,我内心确有一点小激动。
大巴车上了高速路,车上的同志们渐渐热闹起来,能够听到过去的老同事高谈阔论,不管他们说什么,只要能听到往日曾经熟悉的声音,我感到很亲切、很想竖立起耳朵听下去,能够和老朋友一起同行,再远的路程也不再焦躁。
中午饭是在灵石服务站吃的。灵石属于晋中,路上给人的感觉还是和我们广灵差不多,几乎也是童山秃岭,没什么新鲜感。可越往南走感觉越来越不一样了。到了晋南地段,高速路两边的树木越来越葱茏,远处的田野也一片碧绿,确是不同于我们雁门关外的野人家。
随着大巴车的行进,当我看到了襄汾的地标时想到这是我妹夫的家乡;看到临汾翼城、运城稷山,我想到了我们山西省教育学校外语系英语班的两位同学马立星和宁建科;当我看到河津时,我想到河津是山西唯一的全国百强县,河津还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袁贵生,他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交给了村集体并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难能可贵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据报道他所在的村集体收入每年好几亿,袁贵生连续担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他闯出了一条带领村民集体致富的道路 。
过了河津的黄河大桥,我们就进入了陕西的韩城,我好像记得唐代有位大诗人就是韩城人,但是不查百度绝对是想不起来的,现在一查才知道是《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过了韩城进入了陕西,在一个叫澄城的服务站做了短暂的停留,大巴车开始在八百里秦川奔驰。我一边听着老朋友们的高谈阔论,一边浏览着车窗外的风景。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确实不比我们黄土高原的干燥和寒冷,放眼望去,确实是满目苍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窗外的雨丝似乎下得更密了,大巴车也渐渐地驶入了西安。车窗外到处高楼林立,一派车水马轮的大都市气派,让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三等小县的人不由得产生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负责我们此次培训的两位组织部美女把我们带到了一家清真饭店,当服务员问我们要羊肉泡馍还是牛肉泡馍时,大家几乎都想尝尝着西安独有的羊肉泡馍。当一碗正宗的羊肉泡馍端到我们面前时,非常出乎我们的想象,所谓的泡馍,原来和我们山西的抿圪斗差不多。一大碗羊肉泡馍很快被我消灭,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香”。凭我的感觉,其实还想再吃一碗,但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应该是最好的感觉,吃羊肉泡馍何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