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考核干部的标准等问题
最近,看了一些网络文学作品,都是涉及现实情况的。其中有一些也涉及到官场方面的。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涉及到官场的小说中,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东西。每当一个地方的党政机关发现了腐败分子,这个党政机关的主管领导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主管领导是坚持支持要打击腐败分子,特别是要纠正不良党风的。而有的主管领导则生怕打击了腐败分子,会让这个主管的上级领导对这个单位的政治生态表示不满,并且有可能认为腐败分子的主管领导的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因而就会使腐败分子的主管领导感到心里不安,坐卧不宁。在他们的权势范围内,是有可能尽力压制住,不想让腐败分子的罪行曝光,甚至不想揭露腐败分子,更谈不上要严厉惩处这些腐败分子。
这里就存在一个悖论。为了纠正某些党风不正的现象,打击腐败是绝对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考核党政干部的工作时,把这个地方被发现的腐败分子的多少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个地方工作是不是到位,是不是出色,甚至把被发现的腐败分子越少越好作为标准,以证明这里的党风整顿工作做得很出色,这恐怕就会出现上述这一类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某个地区或者某个机关,确实存在腐败现象严重,腐败犯罪恶劣,那么确实也从某个方面来证明,这里的工作的确也存在着某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可能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判断也有一定的道理。
这样的问题要怎样解决,确实需要考虑一些更为适合的方法。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腐败分子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当地组织部门在干部提拔和任命方面的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系。有的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时,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实际,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他们听不到群众中对某个干部的真正的看法和意见,也看不到这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的优劣。还有的组织部门,只听从上级领导对这些正在接受考察干部的看法。如果上级领导有意要提拔这样的干部,那么组织部门的考察工作就有可能只是走一个过场。在这种只唯上的环境中,有些带病的干部就有可能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同时,有些干部在工作中秉公负责,为了工作会得罪不少人。对于有些干部的错误,他们批评起来也绝不留任何情面。而这样的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中,多多少少会引起一些负面的看法。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干部不懂得团结人,会说这样的干部脾气不好,会说这样的干部不懂得留人情面。如果组织部门对这类干部考察工作不深入、不全面,那么就很容易受到这类负面舆论的影响,而这种负责认真的好干部就往往入不了组织部门的法眼,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被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对于这样的干部,特别是坚持正确的意见,不会拍上级领导马屁的干部,也不太容易得到某些上级领导干部的青睐,甚至会被上级领导干部看不顺眼。所以在干部队伍中,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良币都会被劣币驱逐,但是,如果有三分之一的良币被劣币驱逐,这个问题就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就达到了必须要解决的程度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