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仁: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高扬理想信念风帆
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高扬理想信念风帆
受访者:葛元仁,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到山西运城地区夏县插队, 1975年被抽调到太原铁路分局当工人,1977年考入山西矿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1982年分配到山西煤炭规划设计院工作,曾任设计室主任,联合党支部书记。1993年调回北京,在原机械部设计总院工作。2007年退休,被聘为中国城市建筑设计院绿色设计中心电气总工程师。北京市专家库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文化青年委员会委员、“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顾问。
作者:王博、娄博涵、赵梓翀
指导老师:王爱军、尤义坤
题记:有感于这样一个与时间赛跑、致力为青年讲好红色故事的群体,致敬中国精神背后每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付出,“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也是源于那代人真挚质朴的情感。
“两弹一星”的家风传承

葛元仁老师是“两弹一星”元勋葛叔平之子,葛老师说父亲一生获得了诸多让人足以仰望的荣誉,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些耀眼的光环从未在人前显露,甚至连他们自己家人也不知道。葛老师从小就受保密制度教育,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知道的不去知道。后来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尤其是经历知青岁月、升学工作等人生中一系列重要抉择,工作繁忙的父亲给了葛老师人生转折中非常重要的决策建议及精神支撑,也使得葛老师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工作性质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葛老师记忆中的父亲工作非常认真刻苦,也正是因为这么一群年轻人的努力奋斗,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且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仍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都得以提升。应该说父亲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兄妹几个,对他们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葛老师成绩优异,各方面全面发展,多次获得优良奖状,并于1966年以优秀的成绩高中毕业。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葛老师总会想起父亲的教导:“孩子,你要相信社会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想想我们曾经经历的“挑战杯”竞赛、演讲比赛等,每一次都有蜕变成长的痛苦,但或许未来更多回味的是努力奋斗后的成就感,我们也同样坚信任何努力都会使我们羽翼更加丰满。
知青岁月的教育实践
1968年12月20日,葛老师加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中,被分配到山西运城地区夏县禹王公社西其里大队插队。1973年初夏,担任大队革委会副主任的葛老师带领广大农民通过调整小麦品种、平田整地、打深井、修蓄水池等,两年间将冬小麦亩产从历史最高的273斤提高到412斤。葛老师这样一群知识青年以科学种田、施肥增产等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原来一直奉行“读书无用、不如让孩子早点下地干活”的村民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理解葛老师所讲“孩子必须得上学,没有教育哪里来的强国?好好学习才会科学种田“的朴素道理。1970年秋,葛老师被大队安排到七年制学校担任民办教师,担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负责全部课程的教学,中考升学率在全公社名列前茅。他在学校期间也被大队聘为夜校教师,同时也是公社篮球和田径运动的优秀裁判员,多次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放眼今天,能从河北到北京求学,我们要感谢新时代,同时也要像葛老师一样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努力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