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

2021-01-30 2344 2
作者: 小庄 来源: 八角楼上

  一、

  为什么会有《实践论》这篇文章?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历史背景是一致的,其目的是从理论上解决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问题。

  这两篇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世界观。

  《实践论》着眼点在如何看待人类认识真理的过程,由此衍生出认识的方法论,以及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考方式。

  而《矛盾论》,则是从理论上解决正确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简单说,可以那么看待这两篇文章。

  《实践论》告诉你,为什么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错的。

  而《矛盾论》告诉你,怎样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才是对的。

  这两篇文章,放到一起来读,简直就是爽歪歪。

  这篇文章,我们就读一读《实践论》。

  二、

  我们说一件事能不能做成,就看你办这件事的指导思想,是不是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你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到了什么程度,决定了你能办成这件事的概率有多大。

  就算是开个小店都是如此,你对开店的地段选择、人群流量、自己产品质量、竞争优势、管理水平,自己拥有的资源等等,总之关于开店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你的认识在哪个阶段?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表面的还是深刻的?

  认识程度越低,那么做成这件事的概率也就越低。

  所以,我们对我们所接触的事物的认识,最终形成了我们的思想,然后我们就用这些思想和认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

  这样一来,我们从哪里去获取对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条主义者把认识事物的方法,主要地寄托于纯粹的理论上,而经验主义者把认识事物的方法,主要地寄托于自己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上。

  这两种方法,都容易造成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一旦用于指导工作,就存在了非常大的风险。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搞清楚人类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破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三、

  人类认识的过程

  《实践论》这篇文章中解读了人类认识的过程。

  首先,我们认识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从第一个阶段——感性阶段开始的。

  也即是说:感性认识,是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初使阶段。

  比如你接触一个人吧,一开始只能是从外表、谈吐、修养、物质条件等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去认识,这就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随着认识的深入,你开始关注和思考他的本质,比如他的物质条件,是富二代的身份带来的,还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他的谈吐和修养,是一时的伪装,还是本人思想、三观的衍生物呢?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实践失败是不是代表真理不正确呢,未必。不要说人类社会,就是科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哪个不是经过千百万次失败,才成功的。当然现在的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也是相对真理,必须有具体条件环境制约。
0条回复
谢谢分享。我要多拜读几遍这篇文章。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