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品味以弱胜强和以强击弱的辩证统一思想

2021-07-05
作者: 肃清四野 来源: 红歌会网

  本文是毛主席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事斗争经验的伟大著作。著作突出政略决定战略的特点,许多地方使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毛主席早期军事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由于“西安事变”的爆发草草收笔。除从行文上看,“战略防御”的最后两个章节“速决战”和“歼灭战”没有展开来写外,题解也说明“有战略进攻、政治工作及其它问题”没有写。不过,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篇著作中,对战略进攻、政治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对速决战和歼灭战等问题也进行了补充叙述。因此,本文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三篇文章基本全面系统反映了毛主席的早期军事战略思想。

  著作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如何研究战争”,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战争、怎样研究战争、研究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历史,说明中国革命战争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研究其正反两方面经验十分重要。第三部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通过分析中国社会的突出特点,总结出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说明中国革命战争的总体规律和基本战略战术。第四部分“‘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说明中国革命战争的表现形式。第五部分“战略防御”,主要以土地革命战争以来的战例,说明如何在战略防御中确定正确的思想、做好充分的准备、准确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原则,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打破敌人的“围剿”。

  如何研究战争?关键要有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研究战争是为了把握战争规律,找到赢得战争的钥匙。想找到战争规律就不能偷懒、图省事,企图从以前的兵书战策中找到已有答案,必须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认真细致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战争经验来探寻战争规律。战争的规律受时间、地域、性质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战争规律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是一成不变。《孙子兵法》说“战胜不复,因形于无穷”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但要学习古今中外的兵书战策、经典战例和军队条例,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批判的态度,学习有用的而不照搬照抄。每一类战争都有其特别的规律,尤其是中国革命战争,更有自己的特点。在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规律时,既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特别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不能照抄照搬旧军队的军事条例,因为那些条例已经在时间上比较久远,没有民主革命的气息;也不能照抄照搬苏联革命战争的经验,因为苏联和中国的国情有很大差别;也不能照搬照抄北伐战争的经验,因为北伐战争时期还是资产阶级居于主要领导地位,与无产阶级联合进行民主革命的时期,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仍然有很大区别。在当时情况下,除了要研究旧军队的军事条例、苏联的革命战争经验和北伐战争的革命战争经验外,尤其应该重点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真正发现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我们在研究战争时要善于创新,也必须创新。事物的矛盾不断向前发展运动,其规律也在向前发展,不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去研究战争,就一定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以前的经验是在解决以前矛盾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的规律,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当矛盾发展到新阶段,必然又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特点,必须及时研究新特点所反映的规律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使当前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因此,必须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创新。不但研究指导战争如此,研究指导一切事物都应如此。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