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澄 :高歌一曲为招魂 ——建党百年之际与革命烈士后人共仰先烈精神
【作者按】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在如火如荼的红色氛围中,我心中涌动着一种郁勃激荡之情。回望百年来的事与人,我更加怀念那些为建党建国而牺牲了的革命先烈们。
记得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2011年7月16日上午,我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参加了一个由民政、党史部门举办的革命烈士后人聚会活动,见到了许多著名烈士的后人。并得到一部由先烈子女撰写回忆父辈先烈的书《我的父辈》,在现场我结合着这部书的部分内容,与他们他们深入交谈,使我对先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感悟。交流的现场气氛既热烈又悲壮,人们眼中噙满泪水,心中常涌激情。这些后人对先烈的追怀更多于亲情,使烈士的形象更加真实、丰厚;使人们从先烈的真实情感中读出了不同凡响之处,那就是这种亲情是与他们对祖国人民和党的感情相统一的,是他们禀持的信念与追求的理想的转化,而这种真情的转化过程更加动人。我记得当蔡和森烈士的孙子蔡生说到动情之处,不禁音声梗咽起来。我问他原因,他说:真是百感交集,难以言状!但是主要的还是想到了先辈共产人的气概精神在当今情况下的传承问题。正交谈中,忽然有一位先烈的后人领头高歌一曲《共产党人时刻听从党召唤》,那激越的豪情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不禁群起和之。这正是代表了大家的一种心情,那就是对先烈精神的呼唤!身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我们,在当今种种考验面前能够禀持先烈们这种精神追求与操守吗?——魂兮归来!
今天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日子了。我把这些他们这些回忆文字整编出来,赋以诗词,以为追怀!其中有些先烈后人已经去世,像左太北大姐,在此也谨表深切的怀念。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李大钊同志曾有一首悼念先烈的招魂诗:
国殤满地都堪哭,
泪眼乾坤涕未收。
半世英灵沉漠北,
经年骸骨冷江头。
辽东化鹤归来日,
燕市屠牛漂泊秋。
万里招魂竞何处,
断肠风雨上高楼。
这是革命烈士子女的郑重题词:勿忘革命传统,并依次签名,(依照名次序为:方志敏之女方梅;江上青之女江泽慧;左权之女左太北;彭湃孙女彭伊娜;罗炳辉之子罗新安、儿媳梁庄;王尽美之孙王明华;关向应侄女关翠玉;蔡和森之孙蔡生;恽代英孙女恽梅;伍若兰侄女伍德和;周子昆之女周民、孙子周正元;赵世炎之孙赵新炎;邹韬奋孙女邹小华、儿媳朱中英;李大钊之孙李亚中;谢子长之孙谢明;李白之子李恒胜)。
这是他们对先烈精神的呼唤,100年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不能丢!
在整理访谈笔记时,面对着斑斑血泪,烈烈丰功,使我最为感触的就是先烈那温煦的亲情和慷慨赴死的壮烈。我思索着怎样才能将这些表现出来呢?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肖三在《革命烈士诗抄》序言中所说:“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章。他们的战斗生活,艰苦的工作,他们崇高的人格,坚贞的操守,他们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忠心,都是可歌可泣,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最伟大的诗篇。”是啊,这些先烈大都留有诗歌和时人对他们纪念的诗篇存世,而诗为情语,更能表现先烈那种情义。把这些诗连同先烈后人对他们的回忆连缀起来,不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壮歌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