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三个角度来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与原理


  现在谈论《资本论》的人很多,学习《资本论》的人也不少。但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是过时,对马克思的有些理论要不要重新认识的争论也很多,还有一些人则在大胆地质疑和批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等等。

  但我却认为其实许多人是没有读懂《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缺乏体系性的把握,在对马克思著作的愿意都没有了解的情况下,乱批一通,只能说是无知而无畏。还有一些人,从现实的某种需求出发,试图借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名义来修改马克思的理论,从而能够为其某种目的服务,这显然是很荒唐的做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如果你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为老板们呼喊,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明说,为什么非要戴一顶马克思主义的帽子呢?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难以解决现在的问题?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构成及逻辑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商品生产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劳动价值理论;第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理论是消费价值理论。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商品生产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原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性的一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消费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价值是最核心的经济学范畴,它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它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则以资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条件下,则以工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系就是以价值为主线的货币、资本和工本为基础的范畴体系,分别对应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

  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结构及逻辑关系,我们不仅要注重《资本论》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著作及论述。一句话,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相关著作和论述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学习和理解。

  近些年看来,理论界一直着力于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努力,专业工作者们在热烈地讨论着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讨论着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架构。而在事实上,在马克思那里,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框架早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1,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主体、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概念;2,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则进一步分析了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所有者的特点和行为方式,提出了劳权所有权、公共需要价值量、个体需要价值量等概念,并且对按劳分配集体的生产结果的分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说明。3,在《资本论》第一卷提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概念和特点。另外,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还有有关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与社会主义经济学方面相关的论述。所有这些,事实上已经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骨架。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理解这些思想要点之后,进一步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践的认识来验证、补充、完善、丰富并做系统化的整理,使之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查看余下3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