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痴心不改强国梦
黄旭华(左)和夫人李世英。资料图片
34岁,他投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事业。
46岁,他参与设计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64岁,他亲自登艇参与深潜试验,成为总设计师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世界第一人。
也是在64岁,阔别家乡三十载,几乎与家人失联的他荣归故里,此时,父亲和二哥已经去世,高堂老母已93岁高龄。
如今93岁的他,仍坚持到研究所工作,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一条道,走到“亮”
“爸爸这辈子,就是一条道,走到‘亮’。”小女儿黄峻一语中的。
出身于医生世家的黄旭华,原本是立志从医的。可是在日机的轰炸声中,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少年黄旭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国家太弱就会任人欺凌、宰割!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造船,将来我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抵御外国的侵略。”
1945年,四处漂泊、辗转求学的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
1958年,面对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调往北京参加研究。“我这时就知道了,研制核潜艇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
从而立之年,到古稀之年,黄旭华果然只做了一件事:研制中国自己的核潜艇!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核潜艇项目曾几次上马、几次下马。尽管在“文革”中受过误解和冲击,尽管在改革开放后,面临许多高薪职位的诱惑,但黄旭华丝毫不为所动,初心不改。他说:“研制核潜艇是我的梦想,一辈子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我很幸福。”
玩具做参考,算盘出数据
习惯了拿来主义、技术转让等词汇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将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对任何国家而言,核潜艇技术都是核心机密。况且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大规模撤走援华专家。想造核潜艇,只能靠中国人自己!
关于核潜艇的任何蛛丝马迹、只言片语对黄旭华和他的团队都十分难得。一天,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儿童模型玩具。黄旭华如获至宝,研究者们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思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样!“我的总结是,再尖端的东西,都是在常规设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没有那么神秘。”黄旭华进一步坚定了自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