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医疗极限,向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方法”

2019-06-19 1516 0
作者: 唐闻佳 来源: 文汇报

微信图片_20190611070011.jp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门前,始终人来人往,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烧伤救治中心之一,年门急诊量高达8万至10万人次。这里也多次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点名”承担重大突发烧伤救援任务,堪称中国危重症烧伤救援领域的一支“铁军”。

  年轻人或许不知,这支有着显赫战绩的烧伤医学队伍,其起点与一次轰动世界的突发事件有关,那就是1958年抢救“钢铁英雄”邱财康。这次抢救不仅成为世界烧伤医学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标记,新中国一批重要医学学科因这次抢救而诞生,且始终汲取着那股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断奋进。

  工人兄弟危在旦夕,没抢救先例也要迎难而上

  邱财康,1951年被招进上钢一厂,1956年转到上钢三厂,是一名优秀的青年炉长。1958年5月26日深夜11点,行车吊运时主扣松了,10吨半300℃的铁水掉下来爆炸了。瞬间,邱财康的表皮好像焦炭,头很快肿得像个气球,生命危在旦夕。这年,邱财康年仅31岁。

  经检查,邱财康全身89.3%面积的皮肤被灼伤,Ⅲ度灼伤面积达23%。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其中Ⅲ度烧伤深度最深,损伤到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

  以当时的医学水平、设施条件,邱财康这样的病例没有存活的先例。医学的极限似乎已划好生死线,但是医院、邱财康和家属都没打算放弃。当时的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由普外科董方中任组长,史济湘任副组长。

  参与抢救的专家名单上还有傅培彬、邝安堃、杨之骏、戴自英、张涤生、裘法祖、屠开元、李鸿儒、崔之义、蓝锡纯、王耆令、李杏芳……这些后来都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名医大师。据统计,医院当年派出40多名最顶尖的专家成立专门救治小组,还有庞大的护理团队和后勤小组。

  在那个物质贫乏、但精神高昂的年代,大家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全力以赴抢救这位工人兄弟的生命。

  

微信图片_20190611070016.jpg

  汇聚智慧勇闯生死三关,一举改写世界权威公式

  严重烧伤后的病人要经历三个生死关:休克关、感染关、创面修复关。

  在最初两天,烧伤后的休克关尤其致命。因为烧伤后创面大量体液流失,需要补充体液,但补多少,难以计算。为此,医护人员创新提出增加补液尤其是血浆的方法,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在此过程中,救治小组日夜不眠,每4小时用1%的肝素冲洗一次,以防血栓形成……邱财康顺利渡过休克关。

  另一个挑战紧随而来。邱财康患上了绿脓杆菌败血症,并且出现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感染关若处理不好,不仅邱财康的右腿保不住,还会很快被夺走性命。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