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
▲这是魏巍写给巴彦县委、县政府的信,信中希望巴彦县给予李玉安照顾,但是李玉安从来没把这封信交给巴彦县。新华社记者何山摄
▲这是李玉安生前的证件。新华社记者何山摄
▲这是李玉安生前跟战士们在一起(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何山摄
▲这是李玉安生前到工厂作报告的照片(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何山摄
▲这是李玉安的老伴在给学生讲述李玉安的故事。新华社发
如果一个人“死而复生”,他要怎么生活,他会留下什么?
李玉安、井玉琢——作家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活烈士”。他们的选择是,活着不要名利,甘在平凡岗位隐功埋名;去世后留下自食其力、再难也不向组织伸手的家风。
尽管李玉安和井玉琢已离去20多年,但他们永做“最可爱的人”的精神却穿越时空,指引着他们的后代,以及一代代人前行。
枪林弹雨中走出“最可爱的人”
1950年朝鲜战场,惨烈的松骨峰阻击战硝烟散尽,只配备步枪、手榴弹的志愿军一个连,竟成功阻击了拥有飞机、坦克的敌方团。
浴血的战斗整整打了8个多小时。魏巍深入到松骨峰阻击战阵地,记录下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壮举。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不同版本里,提到的“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均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在《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中,两位“烈士”的故事结束了,但在现实中,他们的传奇经历仍在继续。
1951年,重伤的李玉安被送回国治疗,他的肺部被子弹穿透,两根肋骨被打断,脊椎骨劈裂,先后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兵站、中南军区陆军医院动过8次手术。住院期间,他从未透露身份或提额外要求。
曾经给李玉安治伤的医护人员回忆,出院的时候,李玉安坚持不让医院开具残疾证明,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不想占国家的便宜。
同样隐瞒过去的井玉琢住了一年多医院。伤好后组织要安排他的生活和工作,他说自己没文化,选择回到了乡下,能干点啥就干点啥,自己养活自己。
两位“活烈士”回到黑龙江省,不约而同隐功埋名,一位做粮库工人,一位做普通农民。
1952年7月,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落脚的李玉安,成了粮库工人。在他口述填写的履历表上,只能笼统地知道他讨过饭,扛过活,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却一个“功”字也没提。
井玉琢回村种地,后来被推举为生产队长,管过基建、油坊,虽身患残疾,但成了乡亲们眼里的能人。战争中烧伤的手一握锄杠,手背登时就裂开好几道口子,血水直流。但他认死理儿,坚持练,练了几年,啥活都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