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这个“95后”女孩,不容易、不简单!
【王倩近照】
在五月,在鲜花盛开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青春,回荡着激昂的旋律,洋溢着奋斗的激情。“95后”青年王倩,面对生活磨难,始终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努力进取。在她故事的背后,也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力量!
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名“90后”青年——王倩,用柔弱的身躯,担起照料家庭中3名病残人的重担;为迎请亲人、老一辈革命者的骨灰回故里,她竭尽所能寻找线索;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她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关爱他人、点亮生活。
孝女勇挑重担
1996年,王倩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一个山村。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弟弟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病发时身体抽搐,并伴有时而自残。
父亲靠卖毛竹养家糊口。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倩越来越懂事。看到父亲拖着佝偻的身躯,赶回家洗衣、做饭,再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和弟弟喂饭时,她总被父亲不离不弃的坚守所打动。她经常趁着弟弟熟睡时,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扛毛竹。
“我已数不清父亲在这泥洼的山路上跌倒过多少次,常常是几十公斤重的毛竹砸在身上……我多少次想过放弃学业,在家多做些事。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觉得我是这个残缺家庭的唯一希望。”
2012年,王倩考上了安徽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王倩的父亲由于长期劳累病倒在床。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他准备放弃治疗,可王倩坚决不同意:“就算借遍所有亲友,我也一定要送你去治病。”
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帮助下,王倩父亲进行了手术,但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2017年7月,王倩大专毕业后在六安一家公司任职运营助理,后升为运营主管。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先是租房子把家人都接到市里,2019年1月申请到了公租房。
不幸接踵而至。2017年12月初,王倩的弟弟病重,昏迷不醒。王倩带着他,一天之内从六安到合肥,连续辗转五六家医院。转院途中,正值下班高峰期,市区打不到车,她只能背着弟弟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安徽省立医院。诊断之后,医生劝她放弃对弟弟的治疗,可她依然坚持。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弟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但也只能靠药物缓解病症。
2019年2月,王倩的父亲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必须住院治疗。那段时间里,王倩每天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既要照顾住院的父亲,又要照看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她说:“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家人。他们离不开我的照顾,我更离不开他们的陪伴。这是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