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玩失踪保姆变养母 脑瘫孩子长大后:妈妈,我想改姓
央视网消息:“妈妈,我能求您一件事吗?”小雨捧着作业本,一字一句念着,“以后能不能不要说我不是您亲生的?”
这封写在作业本上的信,是小雨给郝庆芬的,她坐在一旁的沙发上认真听着,笑了。
小雨说:“因为在我的心里,您就是我亲生的妈妈,我唯一的妈妈。”
郝庆芬是河北人,六十多岁了,头发已经花白。小雨2岁时因为生病被父母遗弃,是她抚养了小雨十几年。
01
十几年前的那个决定,郝庆芬至今记忆犹新。
2003年,退休后的郝庆芬为贴补家用,在家当起了保姆,帮人照看孩子。小雨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把当时还不满1岁的小雨送到了郝庆芬家里。
“跟对自己孩子一样。”小雨是郝庆芬当保姆照看的第一个孩子,她非常上心。长时间的相处,也让郝庆芬发现了小雨的“不对劲”——同龄的孩子都会走路了,快两岁的小雨却站都站不稳。
在郝庆芬的劝说下,小雨的父母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诊断小雨患有“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这意味着,小雨很可能会丧失行动能力,甚至会智力低下。
发现小雨生病后不久,他的父母便音信全无。
“头两回打电话还接。”郝庆芬回忆,“后来打电话也不接了,再打已经成空号了。”
亲戚朋友劝郝庆芬把孩子送走,她自己也明白,如果留下这个孩子,会是一辈子的负担。但她思来想去,还是舍不得,在和家人商量之后,最终把孩子留在了身边。
02
这之后,给小雨治病成了郝庆芬的生活重心。她踩着自行车载着小雨,几乎访遍了当地医院,还开始翻阅医书,自学相关知识。
在郝庆芬的努力下,小雨3岁时学会站立,6岁时踉踉跄跄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邻居眼里的小雨是个流着哈喇子、手脚不得劲、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但在郝庆芬心里,别的孩子能做到的,小雨也能。她愿意陪着小雨慢慢学。
郝庆芬住的村外有一条小河,河边都是鹅卵石。每隔几天,她就带小雨去一次河边,让小雨赤脚踩鹅卵石,一踩至少半个小时。她想通过刺激小雨的足底神经,帮助他学走路、走好路。
这件事,郝庆芬和小雨坚持了十年。
郝庆芬还教会了小雨骑自行车,这在旁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候的小雨十三四岁。整整一年的时间,领居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雨骑着一辆自行车歪歪斜斜前行,摔了,郝庆芬站在一旁大声喊,让他爬起来继续骑。
03
小雨一天天长大,郝庆芬也一天天老了,她的女儿心疼妈妈。但郝庆芬觉得,这么多年吃的苦、受的累,就是为了能让小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值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