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经济学教材?听听大学生揭批西方经济学

2021-11-11 4222 1
作者: 斐君思享汇 来源: 斐君思享汇

  觉醒年代,拒绝忽悠!

  斐君按:

1.jpg

  近日,国家公布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名录,广大爱国网友拍手叫好。昨天一位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给我留言,他所在的大学非常重视西方经济学,而他本人则看透了西方经济学的荒谬、谎言和无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公布的新闻让他非常兴奋,一扫之前的迷茫,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同时向我推荐了一篇吐槽西方经济学、揭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被边缘化的文章,作者也是一位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文中谈到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我之所以推荐这篇文章,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居然被不动声色地搞成了一门“水课”。“水课”者,可有可无也,可上可不上也,上了也是白上也。总而言之,“有”等于“没有”也。

  于是,才会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不知道劳动价值论为何物,才会有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教授公开嘲笑:“马克思是谁?我不认识他”。此种局面必须改变!

  以下为正文。

  在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们基本上都反对用“西方经济学”这一名称,他们主张以“经济学”或“现代经济学”取代之。他们提出的理由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含有“政治”要求的概念。

  用“经济学”的称谓来取代“西方经济学”这个称谓,其真实目的,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他们所定义的“现代经济学”或“当代经济学”中完全排挤出去,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学的教育方向和研究方向,实现中国理论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国际化”,与“国际公认”的“现代经济学”即现代西方经济学“全面接轨”。而接轨的实质,就是要让我国理论经济学全面西化、全面美国化。

  这种所谓“国际化”的后果,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边缘化。作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亲身经历了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的过程:

  在本科阶段,在理论经济学的课程安排中,政治经济学是根本无法同西方经济学相提并论的。政治经济学只在大一通识教育阶段开设,开两学期,每周一次。第一学期学习资本主义部分,由于时间限制,老师一般只能讲到“剩余价值生产”,最多大概讲一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并且讲得非常浅显,考试也十分简单。

  第二学期的社会主义部分就更不用说了,老师在课堂基本闲聊,讲八卦,学生也就笑笑乐乐完事了。总之,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因其学分少、课时少、内容随意、考试简单,既然老师也没有应有的重视,我们学生就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水课”,混个学分罢了。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