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就是战争――二评马薇薇

2021-08-04 1558 0
作者: 道一人 来源: 红歌会网

  女粉丝与吴亦凡睡上一觉,那是女粉丝收获的一份“福利”,好比“大领导光顾小餐馆”。

  这话谁说的?这两天吴亦凡每天上头条,我们扒拉扒拉才知道,那是五年前马薇薇说的,他已为这句话道歉,但是代价还是要付出的,大小要看后续。这是人话吗?再扒拉扒拉得知竟然还是辨论高手,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

  辨论高手竟然说出这样的昏话,似乎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有合理,那些昏话与他曾经的辨论有相通性,一个“狎”字将他们串联起来。辨论非但未能助长其智力智慧,反而使其愚痴呆傻;不参加这类辨论,至少还是个智力正常人。

  在他那里两性关系就是纯物关系,可以狎弄把玩。“狎”字“亲昵而不庄重”的意思。我从可公开资料中搜寻了一下他的信息,想从他的婚姻、生活、学习和工作轨迹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我看了看似乎都不足以解释,唯一可以的话,就是他与“辨论”了――或者辩论赛把他一个正常姑娘变成一个痴呆货;或者他天生就是个痴呆货,辩论赛就象个筛选器,将他从千万人群中筛选出来去祸害华人。

  “辨论”在中国曾经是个非常火的文化现象,大概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大专辩论会、新加坡亚洲大专辩论会、复旦大专辩论会纷纷登场、风靡一时,人人趋之若鹜,最火的时候甚至流行到了高中生,许多中学组织高中生辨论比赛,恨不得还要初中生。那个时代我也在,也曾思考过这个文化现象。一些人似乎看好这个文化现象,看好从重脱颖而出的辩手,期待他们将来引领中国走上民主和文明之路。

  我不看好,反而觉得有些怪怪的。在我看来,辨论就是战争,好比政治就是军事的延续,应该充满神圣;而风靡一时的“辨论”充斥着“狎”气,乍看正经,再看在娱乐。事实上从中走出的辩手,确实也都被推上了中国社会的顶端,大都站在了中国社会的顶端,马薇薇就是其中一例,然而就像中国社会的其他文化现象,他并未如人所愿,开出神圣的灿烂之花,反而一股子扑鼻而来的“狎”气。

  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文化事物,都是正经与娱乐搅浑不清,神圣庄严与狎弄一气――比如早期的中国诗歌(比如《诗经》)充满了神圣和庄严,他是人心与天地勾通的事物,但是到了唐宋以后变成文人狎妓的产物。中国文化缺乏“辨论”传统,虽然也有“策论”一词,但他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那种“辨论”,而是智囊人士向决策者敬献的献词。就这个意义上说“辨论”是西方舶来品也不为过,古希腊就崇尚辨论,许多人为辨论而献身――比如苏格拉底,我们今天的许多文化结晶,都是辨论的产物――比如“究竟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西方没有官学,都是私学,而私学的前身就是辨论――比如传为美谈的“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就悬挂在柏拉图学院,其实就是个辨论场所,当然更是传播知识的场所;甚至欧洲中世纪的多场战争就是因辨论而起――所谓“宗教战争”,他不为具体的物质利益和人口控制,而是教义也即价值观的冲突,辨到一定阶段不再能靠“口”来决断,只能诉诸战争。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