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纪念“二七”百年 赓续红色血脉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油画)】
【编者按】2023年2月7日,是著名的“二七”大罢工一百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朱佳木会长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二七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暨课题结项会上致辞,论述了这一课题的意义。现将致辞的节选部分发表如下,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这一伟大事件,缅怀工人运动先驱,弘扬二七革命精神。
2023年2月7日,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纪念日和“二七惨案”100周年。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教育、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纪念“二七”大罢工1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研究院,于去年确立了“二七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课题,并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担纲,我认为完全必要,正当其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在建党100周年前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全党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精心组织党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并且要求党史教育常态化。“二七”大罢工是我们党成立后掀起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涌现了以林祥谦、施洋烈士为代表的众多英雄人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高度组织性和强大力量,也积累了血的经验教训,是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前些年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猖獗的情况下,有人叫嚣要拆除郑州的二七纪念塔,更改北京“二七剧场”的名称,其目的就是为了否定工人运动,篡改党史、革命史,抹杀人们的历史记忆,搞乱人的思想,颠倒是非观念。因此,进行“二七精神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课题研究,是对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有力反击,是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加赞扬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七精神虽然没有被纳入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精神谱系名录之中,但它的精神,无疑是党的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二七”大罢工时,全党仅有200多个党员,之所以能在长达1000公里的京汉铁路沿线,在3小时之内就有条不紊地组织起3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主要就是因为党的革命主张符合工人群众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对广大工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今天,工人阶级已经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我们的主要任务也已经由革命斗争转变为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并没有变,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面对困难面对敌人毫不畏惧、敢于斗争的精神绝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求“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并针对曾经流行一时的“我们党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谬论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不仅仅是一种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运动,更是一种新的社会建设运动。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进行“二七精神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课题研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上论述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