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途放歌——“重走毛主席视察河南之路”撷萃
隆冬时节,丽日当空。11月17日至18日,“重走毛主席视察河南之路”调研采风团成员从郑东新区最具现代感的中原福塔出发,用两天时间,驱车上千公里,辗转中原大地,瞻仰伟人风采,重温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
一路行来,拜访纪念馆纪念地,聆听历历往事,抒发缅怀之情,放歌黄河两岸,大家豪情满怀,似乎又穿越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沐浴在播撒希望的红火年代。
“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儿”
1958年8月7日7时30分左右,毛主席在襄城县双庙乡(现颍阳镇)郝庄村西一块烟田旁,对身边的河南省的领导说:“这里的烟田很好,就在这里看看吧!”
跟随采访的河南日报记者宋海燕回忆,当毛主席烟田里出来的时候,露珠把他的衣服几乎全部打湿了,他的两只脚上也沾满泥巴。宋海燕赶紧举起照相机拍摄这感人的场面。就在这一刹那,毛主席指着身边一片丰收在望的谷子对他说:“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儿。”接着,毛主席健步走进齐胸深的谷地里。
在襄城纪念馆,讲解员指着展览墙上那张著名的照片,讲起这段往事说,我们襄城县人民世代都永远怀念毛主席,也感谢河南日报宋老师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定格下毛主席的风采。
这幅摄影作品刊发在1958年第9期《新闻战线》的扉页,被冠以“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录制的专题电影《毛泽东主席在农村》也把这幅作品选作开篇镜头。
大家深深地为河南日报这位老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而感动,他是幸运的,也是光荣的。
李八七的名字大有“深义”
在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当年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李八七老人是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每当有重大接待任务时,他都会亲自讲述当年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情形。
那些尘封的往事一遍遍地从李八七老人记忆中复活、在声情并茂地讲解中升华。当年他才12岁,正在小张庄村里上小学。当主席在村里停留时候,正在这里开会的乡、社干部和在田间劳动的社员群众听说毛主席来了,都欣喜若狂从四面八方涌来,不停欢呼:“毛主席好!毛主席好!”小张庄小学的师生得知毛主席来视察的消息,迅速用红纸扎成大红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主席献花。作为献花的学生之一的李深义手中还拿着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毛泽东从李深义手中接过书,翻了翻,亲切嘱咐:“要好好学习!”
和主席接触的这一幕,深深刻在了李深义的脑海里。为了永远铭记1958年8月7日这一天,毛泽东视察后的一周,他的名字也由“李深义”改成了“李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