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军旅生涯,三代军人同在一个连当过兵
祖孙三代在同一个连当过兵,而且都任过这个连队的副连职领导职务。这在我们人民军队的历史和现实中并不多见,应当是个传奇吧。然而这个传奇就真实地发生在我当兵时的连队:六十五军一九四师五八二团特功六连。
我们这个连队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有特殊功勋荣誉的英雄连队。在坚守“67”高地的战斗中,我连先后打退敌人17次进攻,歼敌562人。在阵地上只剩下五处负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有和几处负伤的通信员刘顺武两个人时,仍坚持战斗。在敌人冲上阵地时,赵先有命令通信员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要求炮兵“向我阵地开炮”。战斗到被敌人包围时,副指导员赵先有用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喊出:“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当我反击分队占领阵地后,发现副指导员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与敌人交战中光荣牺牲,在他俩附近躺着20多具敌人的尸体。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副指导员赵先有追记特等功,为我们六连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勇顽强、守若泰山的钢铁连”荣誉称号。志愿军第十九兵团为通信员刘顺武追记一等功;为六连战士关景春、刘殿良荣记一等功。志愿军第65军还为六连多名干部、战士追记和荣记二等功。
开城前线作战胜利后,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亲身在我团和六连采访近一个月,后创作小说《团圆》。电影《英雄儿女》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巴金亲笔题词,赞誉赵先有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六连也被称为“王成连”。
▲①巴金题词②揭幕仪式③④⑤赵先有烈士塑像
1973年3月,新兵集中训练结束后,我有幸被分配到了特等功第六连四排十三班。在参加连队光荣革命传统教育中,得知赵先有烈士的儿子赵绪文也在连队的二排大功五班当兵任班长。后通过接触了解到,赵绪文1970年10月参军后,时刻告诫自己,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报效祖国,永远不愧为一名战斗英雄的儿子。在连队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耍样摆谱,从不享受特殊照顾,从普通一兵做起,苦练军事技术。入伍刚三个月,就参加了师教导队组织的连、排干部集训。集训结束考核时,他的各科目成绩都达到了优秀。尤其是投弹、射击、战术三项成绩,都超越了当时军事素质最好的连、排干部。之后他被选定为师尖子班成员,经常为我师干部集训作表演。后又被师选拔为师军事三项队(射击、持枪跑障碍、持枪定点手榴弹投准)队员,师田径队(短跑、跳远、三级跳远)队员。
由于赵绪文军事技术过硬,当兵不到两年就当了班长,入了党。当兵三年多就被提升为排长,第四年便任副连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