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须谨慎

2020-03-14 3118 3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我在《远方的贫穷》、《城市的贫困》中分析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批人口从农业生产中闲置下来,称为工业或服务业从业者。这个过程,在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兼并,城市获得廉价劳动力,城市房租上涨,农村与城市财富集中,大批农村和城市贫民经济无法自足,必然加大对农村地主、城市资本家和社区有活力的“公益人士”的依附,往往存在巨大的经济利润、政治利益,与之相伴的是大部分农村人口放弃农业,进入城市,陷入贫困。

  远方的贫穷——聊聊资本主义的城市化过程及其他(上)

  城市的贫困——资本主义城市化过程及其他(中)

  城市化过程在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也存在。

  不论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单位劳动力可以生产的农产品数量增加了,农业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自然有大批劳动力闲置出来。

  从1970年代尼克松访华,引进大化肥项目,1970年代末大化肥项目纷纷达产,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1980年代农业机械不断廉价以来,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被大量的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粮食不断丰收,需要的劳动力不断下降。

  大量农民脱离土地,进城务工,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拉动力。

  就我所知,沿海发动机省份,在工厂里日夜工作的,基本都是外省人。本省人的主要工作一是开公司组织生产,二是出租厂房收地租,三是从事各种相对高端的服务业,四是各种金融活动。

  一方面由于农业迅速发展,亩产不断提升;一方面由于工业发展,工资收入上升;一方面由于国家坐庄粮食市场,高抛低收;一方面由于美国大肆补贴农业,国际粮价低迷。

  一家10-20亩土地收获的粮食利润,远远比不了打工的收入。

  免除农业税以后,农民再也没有强制性种粮的必要。

  于是虽然有耕地上限,但是土地撂荒、转租、种树、种植经济作物越来越普遍。个别散户种一些粮食,也是自己吃的口粮。

  有些地区,因为粮价低,种粮成本高,连口粮都不种。沿海地区想方设法变农业用地为建设用地,盖别墅、盖商城、盖厂房。内陆地区则干脆撂荒。

  粮食生产的隐患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日益成为问题。

  为此,国家出台了粮食补贴,以玉米为例,每公顷土地,只要种玉米就补贴3000-4000元。

  中国有18亿亩耕地,1公顷合15亩,一共1.2亿公顷。以每公顷补贴3000-4000元计算,每年的补贴大约4000-5000亿。现实之中,未必达到这个数量,毕竟不是所有农民都种玉米,也不是所有耕地都种玉米,其他粮食作物的补贴未必和玉米相同。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