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在这里组织妇女们争取“同工同酬”:西沟村合作社纪实
导 语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太行山区的青年一批批地走向抗日前线,留守的民兵则奔跑于前线和后方,运输枪弹和伤员,农业生产严重缺少劳动力。1943年山西长治的西沟村在李顺达的带领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这个生产联合体历经9年的实践,不仅生产互助、共同抗灾,“我有一口汤,不能让你饿得慌”,而且还共同开荒,整治土地,改善土壤条件,“人翻了身,地也要翻身”。
互助组不仅组织了生产和分配,而且也承担了行政和管理的角色:对开荒造林的收获以工折估、平等分配;组织对军烈属、支前人员家属的拨工优待,对支前物品以物计价、以价折工进行平衡调拨,对公务性事业采取摊工、计工、变工的方法。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社,也是在这里,申纪兰开全国之先,组织妇女们争取“同工同酬”……
01
初级社:上级不批自己干
西沟互助组越办越红火,名声越来越大,组员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想更大地发展生产,企盼比互助组更好的生产组织和生产体制出现.。
为适应广大农民这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迫切愿望,1951年3月,中共长治地委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决定在互助组这种生产体制的基础上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西沟互助组的代表李顺达再三要求办社,但地委以“西沟知名度高,影响大,还是要谨慎些好,加之西沟刚向全国发出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倡议,不要再因办社分心”为虑,没有批准李顺达的办社恳求。而西沟的农民则认为,西沟办互助组9年,生产得到了发展,对组织起来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积累了组织起来的经验,地委不批准办社是嫌西沟山高石头多,沟大地块小,连个机器腿也放不下而被卑视,感到是一种羞辱。因此,初步议定于1951年底先由一部分人迁到平川地带把农业合作社办起来。9月10日,李顺达就筹建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但因庄稼长在地里,土地无法丈量,只能等到秋后再正式组建合作社。
10月23日~11月1日,李顺达应邀到北京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接见了他,更坚定了他建设山区的信心。他从北京回到长治时,正遇上长治地委召开试办十个农业社成功的报告会。不几日,中共长治地委和平顺县委又派人到西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以及农业部领导和专家的建议,都提出山区要想富,抓住农,林、牧,使西沟农民看到了山区的出路和前途;川底等十个试办社成功的经验,使西沟农民看到了改变面貌建设山区的力量所在。于是,坚定了依靠集体力量建设山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