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靖:丰收不易,“两个世界”的粮食安全鸿沟

2022-09-26 2417 0
作者: 胡靖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语

  时值农民丰收节,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胡靖老师应邀撰写此文,犀利地批判了全球不平等的粮食安全和“两个世界”景象。

  在粮食全球性生产充足的情况下,2020年,包括欧洲、北美、大洋洲在内的第一世界的人均谷物产量达到914.7公斤/人,而包括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在内的第三世界的人均谷物产量只有299公斤/人,前者远超400公斤/人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是第三世界人均谷物产量的三倍,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世界的农业模式更加先进,事实上第三世界的土地亩产还要略好于第一世界。

  造成全球粮食性危机的根本因素是粮食分配和占有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源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更是应该归咎于资本主导的粮食全供应链,当第三世界(除去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边缘状态时,在第一世界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较高的家庭粮食不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科学技术的解决范畴,而需要在制度结构中寻找出路。为此胡靖老师提炼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总结了一套新自由主义不看好的农业“保守政策”。

  这套“保守政策”意味着更多的国家干预和政策资源保障,实践告诉我们,西方话语体系下“好看的”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并没有为第三世界的穷人带来温饱和安稳,反而便利了中心对边缘的资源攫取,富裕群体对贫穷群体的支配和侵占。要深刻意识到粮食安全得之不易、守之更难,为此更需要珍惜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成果,在一众浮华声音中,坚守底线、保护底层,提升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

  2022 / 9 / 23

  作者|胡靖,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专家,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农地制度、集体经济、粮食安全等问题。

  责编|阿大

  后台编辑|童话

  没有饥饿经历、饥荒体验的现代都市居民一般很难理解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这是因为他们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早已习以为常。食品价格的波动对于恩格尔系数【编者注: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表明这个家庭收入较低。】低于30%的大多数居民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引发恐慌。

  但是,放眼全球,从资源、生产、流通、储备到消费的粮食全供应链掺杂了太多的地缘政治、战争、气候、物种、关税等因素,其中形势波谲云诡,粮食安全问题非常不容乐观。一旦一个国家发生食品短缺,就可能类似八级地震降临,彻底扫荡该国的经济和社会。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