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农民安居乐业,才有农业的春天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路径,一直是以自然农业为根本,所谓小农经济,就是以农户为单位,各干各的。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49-1980,这40年间,改变了这种以农户为种植单位的生产模式,自1958年以来,农村以人民公社为管理单位,土地归生产小队集体所有,即公社、大队、生产小队,被定义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一共施行了30年。1980年以后,农村又恢复了单干农业,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除河北周家庄人民公社保留公社体制和几百万个村级组织有十来个走集体道路以外,其余全部为家庭联产责任制。
啥叫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实际上依然是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形式,只不过按人头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好在和平年代,影响种植因素少。不可否认,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单干,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再加当时风调雨顺,农业确实连年丰收。但到九十年代,情况就渐渐发生变化,种子开始垄断,造假现象频出,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层出不穷,给农民带来严重损失,甚至有的地区因使用了谁的假种子,十余万亩地绝收,后续如何处理的,不得而知。
再到21世纪,农业的问题更加突出,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农业。这说明了中央对农业的重视,但从本人数十年人生来看,重视什么就是什么出了问题。现在一直在提种子的问题,那就明显是种子出了问题,因为国产种子占比已经很少,山东寿光蔬菜种子基本是进口的。再就是土地,人们的健康出了问题。农民手中没种子,种的庄稼又不能留种,于是种子全部控制在少数人手中了。土地问题是撂荒、土壤大面积污染,不少地区生产出的粮食重金属超标,化学残留严重。接着来的就是人们的健康出了问题,吃出病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医院看病常年如春运,再正常不过。
怎么办?回头路是不能走的,还要继续往前走,就是大胆地试,大胆的闯,那就在土地上做文章,用圈地的形式,资本下乡,土地流转。可是这也是行不通的,资本家们除了有钱以外,根本没有从事农业经验,资本的本性到乡下就显露出来,比如侵害农民利益,不给农民以应有回报率,比如种植的东西不对路,难销售,比如人工费用和成本高的吓人,进行不下去了,赔的没裤子穿。最终,圈地的资本家们纷纷落荒而逃。
当许多人无计可施的时候,河北周家庄人民公社,南街村,刘庄村、民航村等十个集体村庄放射着耀眼光辉。但他们的做法还是原来的做法,不说坏也不说好,就是不吭气,也根本拿不出新办法,只好咐和着红头文件,说什么“农业的春天来了,农业的机会来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智慧农业,无土农业,量子农业等等也粉墨登场了。这些农业到底能不能在中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显示神威?我觉得可能性不大。那么,农业的春天到底在哪里?我看春天是有的,机会是有的,看你怎么把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