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乡村实地调查(上篇)
原编者按:今明两天,晨星评论将发布知乎的“六横大贵族”同志于"十一"期间在南京G市区开展的乡村实地调查,今天发布的是本次调查的上篇,在此谨向"六横大贵族"同志致以由衷的敬意与感谢。
国庆假期,我来到了南京的G市区做乡村的实地调查。经过一路的颠簸,最终,我坐着载货用的三轮车来到了A村。
注:为了保护该村及村成员隐私,下将不会出现任何除南京G市区外的实际地名与人名。
先是对A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A村位于一条狭小的乡间公路旁,村子东西两侧,一面是公路,一面是水塘。本村居民按其工作行业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前往市区打工的农民工;第二类,在村子里养螃蟹的养殖户;第三类,从事车辆维修的个体户(因为A村就在公路旁边,来往车辆多,故有村民靠路吃路,但个体户数量少,所见只有一两户)。
A村村民普遍从市场上购买商品粮和蔬菜作为食物。除此之外,在自家的自留地上种植些许如茄子、青菜等蔬菜,或者依靠马路旁边的河流散养鸭鹅,以此作为村民们次要的食物来源。总之,不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A村村民的生活水平由于未做深入调查,故不知其在全国范围内是怎么样一个水平。但大多数村民家中都有自己的小船和三轮摩托(有些人家还给小船装上螺旋桨来增加船只速度),极个别的生活水平较为富裕的家庭有自己的私家车,但走访全村未见到传统意义上的“名牌车”。
A村的宗教信仰为祖宗崇拜,村中立有祠堂,还有一个类似村礼堂的古老建筑,内有妇女围坐打牌。与这个古老建筑相比,村礼堂这样的具有明显政府领导色彩的基础设施非常冷清,没有什么人活动。
A村的人口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较为少见,并且全都来自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从其居住的房屋质量与屋内的私家车可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殷实的人家应该都是在村子里养螃蟹的养殖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我见到他们时,往往都是一家几口拿着蟹笼有说有笑地行走,而没有养蟹的家庭,大都不会在家里准备蟹笼。
以上便是关于A村的基本情况。在村中兜兜转转地走了几圈后,我鼓起勇气接连向几个妇女询问起关于A村的具体情况。
得知,在改革开放前,A村(当时应该是A大队)的主要产业是粮食种植,现A村的所有水塘,在改革开放前,都是实实在在的水稻田。
而在改革开放后,A村重掀起过一轮大规模的分田运动,按照妇女们的说法,村里的土地不论大人小孩,妇女儿童都按人头平均分地。
比如,一家有三口人,就可以分到0.3亩土地,一家有四口人,就可以分到0.4亩土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