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手基层调研资料,揭开县乡两级的运转逻辑!
没有经历乡村生活,我们大概不会理解什么叫家长里短;没有经历基层治理,我们大概不会理解什么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有调研县乡机关,我们大概不会明白什么叫做“上下不讨好”!公务员是社会管理的主力军,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尤其如此,但真正做了基层公务员后,很多人可能就会明白“做人难,做公务员更难”的道理了。
社会治理本身是个大难题,为了搞清楚一些社会问题,我们的许多专家、学者、教授甚至到基层进行了长期调研,加以深入细致研究。湖南大学杨华教授所写的《县乡中国》,就是这样一本深入基层调研的书!杨华教授经过长达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基层调研,走访无数基层机关,与无数基层干部深入交流,取得第一手资料。再用最平实、最细腻的大白话,讲出无数基层干部的一个个故事,以及基层治理的一整套逻辑,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书中有许多精彩论述,如今读来可谓振聋发聩!县乡治理确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比如:扶贫、党建工作、生态环保、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工作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政治资源,是基层体制内的政治正确。
县域治理的主要目标,在于真正激活基层社会活力,重构基层治理自主性,让“现管”起点作用。(因为基层治理长期处于“县官不如现管”的状态。)
……
有以下方式能够引起县级主要领导关注:
其一,部门管辖事务出了较大问题,甚至引发了舆论问题,主要领导必然会过问;
其二,部门领导游说县级主要领导,先让分管领导觉得重要,再由分管领导向县长、县委书记游说;
其三,创造部门亮点工作,引起县级主要领导关注;
其四,打擦边球,挂靠在其他中心工作之上,如在县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文件,或工作委员会的文件中夹带“私活”,将部门事务纳入其中,从而成为县级综合考核的一项内容。
……
站在国家的角度,“县官不如现管”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权力很可能被非正式权力所歪曲、架空,国家治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都无法实现。
……
这些论述道出了基层政府的实际运行逻辑,书中写得非常微观、生动,很接地气,像是田野调查的总结分析。这些第一手资料最能展现一个真实的基层政府,让我们普通人看到了一个异于官方话语的真实世界。
那些令许多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作者都用深入浅出的道理、逻辑给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如:县乡政府相互卸责的缘由、基层形式主义泛滥的乱象、乡镇群众工作和科层工作的矛盾、基层干部行政编和事业编待遇不同的问题等等,并且给出了自己的治理方案,可以说是有的放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