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乡村实地调查(下篇)
原编者按:昨天,晨星评论发布了知乎同志“六横大贵族”于"十一"期间在南京G市区开展的线下调查的前半部分:投稿 | 一次乡村实地调查(上篇)。今天发布的是本次调查的后半部分,在此再次向"六横大贵族"同志致以由衷的敬意与感谢。
注:原题为《水稻与螃蟹-一次乡村实地调查》,因不过审,故改题名。
这是我来G市区做调查的第二天,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前往本地最大的螃蟹市场。
因为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缘故,我对于渔获市场的最大感受就是吵、乱。那种环境湿漉漉的,散发着海腥味,还不时可以往地上瞧见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残骸。这从小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当我乘车来到G市区的“螃蟹市场”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栋与大润发、胖东来这种超级市场的外貌相近的建筑物。我一下车,便有一位中年妇女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她明显有残疾,但却仿佛不在乎脚的不便,着急地向我挪过来。
“小伙子,你要买点螃蟹不?”
“哦,你好阿姨,我……”
“来看看我家的螃蟹吧,质量很好的,就在二楼,我带你去。”
“好……”
其实,我这次来螃蟹市场,只是想问一些关于G市区螃蟹产业的具体运转情况,并没考虑要买螃蟹吃。
但是,在跟着这位中年妇女前往她家商铺的路上,我才意识到对付这群精明的生意人,我不付出点代价,估计是求不到他们的生意经的。
也罢,金秋吃蟹嘛!
当我终于是来到她一路上不停夸耀的店铺后,我所看见的,是一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常见的那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商业小作坊”。
她走进店铺,便告诉她那跑过来要求陪同玩耍的小孩子说,“到别的地方去玩,妈妈要做生意了”;在她的不远处,一位中年男性(明显是她丈夫)正拿着由绿绳编成的网兜在豢养螃蟹的池子里不时拨弄着,她对丈夫说道,“拿几只好的螃蟹给我看看”。
而在店铺的最里面,一个稍显青涩的年轻男子见我和女老板一同出现,念叨了句“来客人了”,我猜想多半是她的侄子或者弟弟。
“现在市场上受欢迎的都是雌蟹,雄蟹还不太好吃。”她这样说着,像螃蟹夹住一条小河鱼一样,轻松地夹住了螃蟹,也不管那手里的家伙如何张牙舞爪,递到我面前给我品鉴。
可我哪里是会看螃蟹好坏的人,只能是连声点头答应,说“给我弄两只尝尝鲜”。
等到她把螃蟹绑好,放进塑料袋递给我后,我见她因为做成一笔小生意而满脸满足,便趁机向她问起了关于G市区螃蟹产业的事情。
她很痛快地为我详细讲述起关于螃蟹的事情:在这个螃蟹市场,像她这样的家庭小作坊,货源一部分是来自于我昨天在A村所见的螃蟹养殖户(“螃蟹派”),剩下的则是靠小作坊成员自家包养的蟹塘进行自产自销。至于这两部分货源哪个是主要,则根据每户商家的自身情况呈现出不同的比例。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