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还没来得及准备

2022-12-21 3365 1
作者: 吕德文 来源: 观察者网

  随着“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稳中有序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其中,农村地区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地区,农村群众是不能忽视的关键群体。

  接下来的春节返乡潮,农村医疗系统保障面临考验,如何应对成为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接受观察者网记者采访。

  观察者网:农村地区脆弱人群数量多,医疗卫生能力不强,人员物资不足,存在病情发现能力和防控意识淡薄的弱点,成为疫情防控的重难点区域。在您的调研经历中,农村疫情最突出的问题在哪些方面?在“新十条”颁布后,农村地区如何应对可能的感染?

  吕德文:我认为农村疫情最突出的问题是“两极分化”,一般意义上,农村的人口聚集度并不高,病毒的传播不会特别快。

  相反,县城人口的聚集度特别高,一旦传播开,会比大城市的情况更严峻。很多县城中的小区管理还不规范,大部分是自建房,类似于城市里面的“城中村”,所以防控起来有难度。

  两极分化不单指防控手段,在就医治疗等很多方面城乡都存在两极分化。一般的县城只有一个县医院,有些地方还有一个中医院,人口多的地方最多可能有第二人民医院,但规模都不大。

  同时,这些医院的资源有限,主要是满足老百姓日常就医需求,没有疫情的时候,医疗资源都比较紧张,一旦疫情暴发会非常麻烦。

  与防控有关的学科和医生也比较少,一般来讲,县医院基本上不接诊重症,因为缺乏重症的设备监护室,有的话数量也非常少。另外,乡村卫生站一般没有条件设置发热门诊,一旦疫情在农村地区流行蔓延开,预计比较简单的处置都很难。

  前两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一个关于“县域医共体”的文件,里面的很多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但也说明了此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不足。

  报告里讲了几个时间节点,比如今年12月底前“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准备”“重症医学专业相关医护人员准备”“缓冲病房建设”等,实在来不及的,力争在明年3月底将发热诊室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县医院只有那么多医生和科室,配齐重症监护科室就意味着从其他科室抽调医生,这又会影响其他的科室接诊。这个问题在武汉疫情的时候出现过,2020年初,湖北省一些乡下医院把人员都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线上,常见病和普通病就没办法兼顾。

  县医院与城市中的大医院相比,基础设施有限,医护可能做不到有效防护,我了解到现在有些县城和农村地区已经开始传播了,一些县医院出现了院感,这是让人比较忧心的,医生感染后居家休息、隔离,病人更难得到救治。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