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国家有补贴,为什么农民还要偷偷烧秸秆?补贴企业拿,农民分不到

2023-04-26 1954 0
作者: 陈靖 来源: 新乡土公众号

  在安徽某县调研中,有种粮大户就反映,县里也公布了秸秆利用企业的联系方式,宣称已给了补贴,企业也放话“应收尽收”,但每次打电话都说好好好,几年了一次也没来过,以至于村民都说“企业把补贴骗到了就行”。

  近日,“黑龙江185人因违规焚烧秸秆被处罚1.782亿元”的新闻引发广泛讨论。秸秆禁烧一直是基层治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国家都给补贴了,为什么农民还要偷偷烧秸秆?

  一、国家补贴不是给农民,而是给综合利用秸秆的企业

  实际上,国家层面并没有对禁烧工作进行专项补贴,通常的做法不是堵而是疏,国家资金主要瞄准秸秆综合利用,即通过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方式。这类补贴并不直接发给农户,而是用于激发以上环节中市场主体的参与动力。

  除国家补贴外,各省在完成禁烧任务时政策不同,有些省和地市是通过补贴方式来提高工作便利度的,正因为这是一种地方性较强的政策,因此补贴方式、补贴标准和政策实施效果是因地而异的。

  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早在2017年就成为了利用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地区,各级财政配套,用以支持秸秆离田利用、秸秆还田作业、秸秆离田农机具补贴等具体方式。大家要看到,这些补贴主要都是通过对秸秆还田实施项目的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以及实施秸秆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补贴。

  再比如我2013年在皖北某镇调研,当时秸秆禁烧工作才开始不久,一线禁烧工作很难做。为了推进禁烧,县级拿出专项补贴资金进行补贴,包括购置了灭茬机、打捆机、深翻旋耕设备等用于机械方式的深翻还田,对农机手进行补贴以激励其降低作业高度、开展深翻等。

  这样就很清楚了,补贴是由实施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拿的,并不直接发放给农民。所以农民烧不烧,取决于这些措施是否得到了有力执行。但实地调查中会发现,这些措施往往都面临普遍的实践困境。既然“疏”不能解决百分百的问题,就只能通过“堵”来达到上级的百分百目标,结果就演变成了老百姓反对强烈的强制性禁烧。

  二、秸秆由企业“综合利用”面临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地方各级是否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对中央专项资金的配套,这些配套后的资金规模是否足以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资金专项化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配套到位与否影响着政策效果的实现,因而补贴到位与否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很多地方在使用中央财政秸秆综合利用资金的时候采取的是“奖补”办法,也就是说综合利用效果实施得好的才会拿到补贴,属于事后再补。实施综合利用的市场主体是否拿的到、什么时候拿到,都存在着较大变数。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