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会、广场舞队、服装作坊,能够安放陪读妈妈焦虑的心灵吗?

2023-09-14 824 0
作者: 周新成 来源: 新乡土微信公众号

周新成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首发于腾讯新闻@新乡土)

  在中部地区T乡镇,因其高中及中小学教育质量较高,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高中及中小学为中心空间的陪读家长集聚形态,目前T镇约有陪读家长近2万人,以陪读奶奶、陪读妈妈为主。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近两万多的陪读家长里有多少是奶奶、多少是妈妈,不过,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妈妈在陪读家长中占比越来越高,且从小学与初中妈妈便开始返乡陪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对于陪读奶奶而言,陪读是他们发挥“余热”,甚至是履行“代际伦理责任”,降低子代家庭发展压力、换取子代情感慰藉与养老支持的方式。与陪读奶奶们不同,陪读妈妈返乡陪读或是因为子女到了学业的关键阶段——例如中考前期、高中特别是备考阶段,或是因为“再不回来孩子就废掉了”——爷爷奶奶难以管教孙辈、青少年沉迷手机、学习不认真导致“成人成才”出现问题,或是因为父母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并且,相较于陪读奶奶,大部分陪读妈妈在返乡陪读之前都是家庭核心劳动力,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返乡陪读意味着家庭核心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损失了一大笔收入,同时,陪读的房租、日常生活以及教育开支大幅增加,对于普通农民家庭而言,这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当经济压力与子女学业成绩压力以及其他压力相叠加时,会造成她们的精神焦虑。在这个镇域范围并不大的乡镇上,除了围绕学校转,许多陪读妈妈主要分别嵌入到三类“组织”当中:家庭教会、广场舞队以及服装作坊,这三类“组织”为她们排解焦虑情绪提供了通道。

  一、家庭教会里的陪读妈妈群像

  T镇不大,但是随着陪读家长的增加,当地形成了两个教会,一个是登记在册的大型教会,一个是未经登记的小型家庭教会。大教会的布道活动主要在每周末进行。一次周末我去旁听了大型教会的布道活动,大会堂从前到后坐满了人,大概有250-300人,以本地中老年人以及陪读奶奶为主。布道活动流程主要是市里过来的牧师在台上讲解圣经,信众坐在台下听讲。牧师会以陪读家庭为实例来进行布道。例如,牧师讲道,一位陪读妈妈的名字叫“方舟”,牧师和她聊天时,就夸赞她的名字取得很好,会带领家庭往前走,让她对正在高三就读的孩子要有信心。

  与大型教会相比,家庭教会的人数较少,在100-200人之间,陪读妈妈大约占60%-70%,每年新增受洗的陪读妈妈约为30人。随着T镇学生规模的扩大,家长也随之增多,一些信教的陪读妈妈在此聚集,组织了这一家庭教会。相比于另一个大型教会,家庭教会的组织体系反而更为完整紧密,信众更加活跃,每周三、周五、周六晚上都会有团契活动。家庭教会的核心组织者及讲经者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陪读妈妈,除了个别的“教二代”,这些组织者有着较为共性的特征: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好,夫妻两早年即外出务工、做生意,文化水平不高但学习能力较强。由于早婚早育、忙于工作,这些组织者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普遍较为紧张,其中有些组织者的丈夫存在出轨、家暴等问题。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