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茜:“读书改变命运”——乡镇初中学生可不这么认为
"读书改变命运"曾是农村家庭的教育梦想。然而,我们在江西中部某乡镇初中调研发现,乡镇初中普通班中有大量不好好读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甚至吸烟、玩闹。这些学生到底为何不好好读书?如果不能好好读书,他们是否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和绝望?
乡镇初中学生不好好学习是普遍现象
2022年年底我们在江西中部某乡镇初中调研,观察到一些现象:普通班里除了班主任上的物理课和副校长上的化学课,其余课堂基本都是乱哄哄的,44人的班级不超过5人听课,并且这5个人也是时听时不听的状态。其他学生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围在一起聊天、玩游戏、打牌,发明各种娱乐方式,要么玩手机、吸电子烟等。下课时间就跑去上厕所(其实很多人是去厕所吸烟)、去小卖部买东西,或是在教室玩闹。部分学生总是会拖到上课之后再进教室。有一次大课间,我们翻看了班上学生的书,基本都是全新的,或者是故意损毁,很少有学习的痕迹。重点班里很多老师也反映只有一部分人在听课。通过看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表,我们发现班级分数断层很厉害,最后一名竟达不到第一名分数的一半。跟班观察时我们发现,坐在后排和第一排的同学上课有很多小动作,作业也经常没有完成,临时抄袭现象很常见。
校长和教导主任反映,学生不好好学习是乡镇初中的普遍现象。如何理解这一现象非常重要。我们在和普通班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并不是不认同读书有用,很多学生都说自己知道读书有用,读了书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工作,没读书找工作会很难,甚至可能找不到;读了书的人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挣钱,没读书的人就只能挣辛苦钱;读了书的人挣的钱多,没读书的人挣的钱少。这些都是他们对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的说法。这表明他们认可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大量学生不好好读书,其中原因便不能仅仅用"觉得读书没用"来解释。
"反叛型不读书"与"无望型不读书"
乡镇初中学生为何不好好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原因不同。首先可以将普通班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街头混混型,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一个班级有5~6名核心人员,他们周围会围聚一圈次核心人员,这些次核心人员是核心人员的追随者。他们愿意跟随核心人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够受到他们的保护,没人敢招惹自己;二是核心人员敢于和老师叫板,发明各种新奇好玩的事情,能够给他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乐趣,跟着他们不无聊。核心人员和次核心人员整天混在一起,不以学习为业,经常违反校纪班规,吸烟、喝酒、玩手机、打牌、打架、谈恋爱等是常事,是班主任重点管理的人群。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多加入街头混混的队伍中。他们在学校里瞧不起老师,认为老师没什么了不起的,还要靠学生吃饭,敢和老师当面发生冲突,甚至校长来了也不怕。由于学校缺乏管教顽劣学生的手段和方法,科任老师、班主任甚至校领导都拿这些学生没办法。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他们深知学校对自己无能为力,也就更加大胆,经常通过挑战老师的权威制造乐子。这类学生在校行为散漫,追求所谓的个性张扬和江湖义气,对学习不感兴趣,属于"反叛型不读书"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