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源:“瘸腿”的县中——一个财大气粗县级市的逆向教育崩盘

2025-01-28 1135 0
作者: 张栋源 来源: 新乡土

  Y市是一个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坐拥地区罕见的丰富煤炭资源,以采矿发家,极为“有钱”,以致在上世纪的客运兴起时先修建了民用火车站,而后才投入了公共汽车与高速口。各类市民及职工福利更是多到不胜数,逢年过节的传统“大件”一个不落,俨然一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大”单位模样。

  “你们这么有钱,那想必教育一定非常不错吧!”

  如果你问其Y市民众市内中学教育情况如何,他大概率先是诧异,然后沉默,最后尴尬一笑告诉你教育不太行,同时在心底暗自思忖怎么问这个大家都下意识回避的公共秘密。而如果你直接致电教育局问询高中质量问题,工作人员一般会直接借口有事回避进而挂断电话。

  这样一个依靠自然资源发展公有经济“财大气粗”的县级市,县域教育极为失衡。从先前的虹吸临近县乡来此就读高中到如今的尖子生尽散,优等生外逃,学生大量流失,最近一个“清北”生还是2017年特殊录取的一位专长运动员。谁能想象,一个人口14万的县级市近十年的高考人数最多也才不过800人,邻近的一个人口数量30万的县城高考人数最少也在3300徘徊。

  一句话概括Y市的教育:“学校有难处,家长多怨言,社会很不满”。

  盛与衰

  早些年,Y市由于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较好,在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同时市域教育也是欣欣向荣,彼时市内由于规模不大仅有两所高中,但彼此成绩相仿,高考成绩不相上下,地区教育颇有持续拔高的势头。

  在2010年前后,伴随着煤炭经济的式微,Y市的教育开始急转而下,先是高三考生流失,随后便是清北绝迹,“上线率”陡降,多年的文科一本人数竟然只有个位数,进而带来的便是初中毕业生直接选择外出就读,高中生源大量减少,市内原有的两所高中在2012年合并成了“Y市第一高级中学”以进一步整合资源。

  高考崩溃,高中教育塌陷后紧随而来的就是初中问题,大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都选择在初中阶段送孩子到临近县市的学校就读,原因就是“本地高中不好”,逐渐失去优质生源的初中也如同高中一般沦陷,长此以往多数家庭都选择在六年级时就为孩子物色外面的初中,原因又变成了“本地初中也不好”。

  如今Y市的教育极具典型性,小学结构完善,市内各所小学生源均为就近接受且较少流失,各个学校成绩不相上下,各类竞赛和活动成绩完全不输外地县市的小学,甚至因为基础设施的先进一度获得市内外家庭的肯定。

  “你问我家小孩啊,那就留在这上小学呗,等到六年级我们给他找个临近县市的初中,后面就继续在那上高中,考大学。”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