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学生流失,师资出走,乡村学校该何去何从?
一、阔别数年,乡村学校变化巨大
春节假期期间,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它是一所位于安徽省西部H县Z镇的乡村学校,从七岁到十三岁,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童年时光。我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学校里的各项基础设施都不甚完善甚至可以说破败不堪,在我还是一二年级,也就是2007年左右,当时这所学校的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我所在的小学部没有电灯,一到下雨天老师便点上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学生们坚持学习。2009年H县将这所乡村学校的中学和小学合并在一起,在中学教学楼后面盖了一栋四层大楼作为小学部的教学楼,配备了崭新的窗户、明亮的白炽灯,学生们都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学生吱吱呀呀的桌椅是自备的,学校里没有统一的食堂、宿舍,住在较远村庄的同学放学要挤着超载的面包车回家,更不用说也没有像城里学校一样的塑胶跑道操场。
2014年我刚刚进入初中,本来我的轨迹应该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在这所学校继续念完初中,然后参加中考,考上H县的一中或者二中。那一年,父母出于望女成凤的想法,把我转进了L市最好的一所中学,之后我便和母校告别,成为了万千小镇做题家的一员。如今阔别十年,再次回到母校,我惊奇的发现母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是泥巴和石子填埋而成的土操场,已经修葺成绿色草坪与红色跑道交相辉映的大操场;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建了崭新的教师公寓、学生公寓,还修建了统一的学校食堂,中小学生能够以三四块钱极其低廉的价格吃上热乎、新鲜的一日三餐;教室配备了统一的桌椅,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备了图书室、多种多样的活动室……
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母校,我一边对这些变化感到很新奇,一边又很欣慰,感慨道:“现在家乡的学生太幸福了,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了!”。同时也遇到了我小学时的数学老师张老师,他今年已经65岁了,虽然与十年前相比头花花白了不少,但是仍然精神抖擞。他热情的向我介绍这十年来学校的巨大改变,并谈到自己的近况,说道:“在前几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是退休后也闲不下来,正好赶上学校的学生公寓修好了,住宿老师比较欠缺,便继续担任住宿老师这个职位。所谓的住宿老师,其实也就是看管学生的宿舍管理员。这个活也比较辛苦,和一群皮猴子似的十几岁的学生打交道,晚上要一间一间宿舍的检查,给的钱又不多,年轻点的老师都不愿意干,校长就找到了我,我便接了这个活”
二、陷入困境:生源与师资双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