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大学生到工厂“打螺丝”

2025-02-06 1479 2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发了一篇报道,题目是《他们放假到工厂打“螺丝”》。报道说,一些大学生利用假期到工厂打工,有的就在流水线上安装螺栓。他们管这样的工作叫“打螺丝”。当然其实就是拧螺栓,或者安装螺栓。当然,也不一定都是在拧螺栓,也有可能参与在产品总装中安装其他部件或者配件。

  报道中说,最近,一些大学生寒假去工厂打工的视频日志在社交网络流行,他们记录“打螺丝”的日常。在一些相同题材视频日志的评论区,确有不少人是“逃”到工厂去的。有人说,在寒假打工是不想回去过年走亲戚,不想被问成绩、问就业、问感情。

  更多人则是为了“赚钱”而来到工厂。有人曾经精细地做过时间规划:春节期间,厂里缺人,短期工也能拿到3倍的高工资。有一位学生说他试验过,他曾经在2023年的寒假到上海一家电子厂干了40多天,拿到9000多元的报酬,超过做服务员和保安的平均工资水平。

  这篇报道涉及到学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涉及到企业用工方面的短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解决这些问题也相当迫切。

  有一位学习传媒专业的学生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专门记录在工厂打工时的大学生们。影片记录了打工学生们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也记录了这些人在打工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这些他们以往没有过的经历,对他们在思想观念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在一个视频评论区里,有人说,“在流水线把人生都想通了,一看时间才过了5分钟”。可见,流水线上单调枯燥的劳动的确很容易让人厌倦。问题在于,这段流水线工作的经历真的就能让人把人生都想通了吗? 或许这只是一种感觉,是在受折磨中的感觉罢了。

  那位学传媒专业的大学生说,在工厂,有的年轻人眼神木然,对未来避而不谈——这是与大学生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模样。具体是因为什么,这位大学生没有说。不过,简单枯燥甚至乏味的工作确实能让人们很容易就成为这副样子。

  当然,在工厂里工作的工人们不会全都是这副样子,虽然劳动艰苦,虽然有的工序就是这样单调枯燥和乏味,但仍然会有人有着自己的劳动热情。有的大学生们初步涉足生产劳动,可能产生某种迷茫也很正常。

  虽然大学生们进入企业,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劳动,不同于他们在毕业前夕所进行的生产实习,但这样的劳动应该说,也是一种实习,是一种进入社会前的劳动实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实习对于大学生们将来进入社会、进入工作,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大学生们在真正进入生产企业,从事一线劳动工作之前,他们对于企业,对于劳动是缺少感性认识的。他们至多是在电影电视里,或者在图片上看到企业中劳动者劳动的形象。但是他们自己无法从这些形象中感受到更多更深入的具体情形。当他们走进企业,开始真正干起活来,才发现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他们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劳动的辛苦、劳动的艰难。没有任何一种劳动是轻松的。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