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大学里的教学与科研

2025-01-22 456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最近,网上有个消息,国内与国外的一些教育专家在考察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之后,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高校未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校太重视科研,而不太重视教学了。

  这样的结论以前似乎没有听到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高校如果没有能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科研方面相对落后。现在有专家居然说,中国没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是因为中国高校太重视科研,这样的结论可能有不少人不太理解。

  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里,高校里的教师如果只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这样的教师似乎就会被认为水平不是太高。而科研成果搞出来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教师才能说水平高。评职称虽然要看教学业绩,但主要是看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有多种形式:比如在重要期刊上发了论文,在基础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接了一个又一个课题,拿了很多课题经费,或者申报了多少个专利,等等。当然,在不同的高校,标准也并不都完全一致。有的高校重视论文,有的高校重视专利,有的高校重视获奖级别,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在新中国前十七年(这里不说前三十年,因为前三十年的后期,中国高校没有正规招生,教学受到极大的影响,就不算了),中国的高校极为重视教学。我们的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越是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下的功夫就越大越深。当时也是因为课时多,不容教师有任何疏忽和疏漏。在如此繁重的备课压力之下,教师们哪有精力顾及科研? 当然,那时的高校中,有一部分要承接国家的任务课题。这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搞课题研究的一般也不参与教学。他们搞课题的任务量本来就很大了,不太有余暇参与教学。

  那时,这种对教学的异常重视,很大可能来源于苏联高等教育的影响。苏联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他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也抓得非常紧。当时,中国的高校也特别重视抓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甚至可以说非常严厉。在教学上出了任何一点纰漏都是不能允许的。所以当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教学成果。

  八十年代前后,高校的教学开始进入正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在课余时间,愿意思考一些问题,写出了一些研究论文。这完全是教师纯自愿的行为,学校方面没有特别提倡,更没有所谓奖励。不过,在后来评职称的过程中,大家讲课的课时都差不多,相比之下,发过论文的教师比没有发过论文的教师,看上去似乎更有水平一些。因此在评职称,特别是评高级职称的时候,那些发过论文的教师就容易被评上。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