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叶剑英亲自领导,共和国外交官的摇篮

2025-01-20
作者: 杨宏伟 来源: 党史博采

  河北获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南海山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是山区与平原的结合部,属半丘陵地带,因背靠海山岭、面朝太平河而得名。七十年前,中央决定在南海山村成立中央外事学校。尽管在这里办学时间不长,却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外事人才,成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奠基之作。中央外事学校从这个小村庄走进北京城,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南海山创办外语专科学校

  说起我党的外语教育,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纷纷来到延安,支持我党的敌后抗战,外语人才的缺乏日益凸现出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就把培养外语干部列入正式议事日程。1941年3月,为了加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中央军委指示,设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队,常乾坤任队长。不久,发展为俄文大队(下属一、二、三队)。1941年11月,中央决定将抗大三分校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是徐向前,后为陈伯钧。12月,俄文大队转为延安军事学院俄文科。1942年6月,军事学院俄文科调整为军委俄文学校,校长曾涌泉。1944年6月,学校增设了英文科,因此更名为延安外国语学校,校长是曾涌泉,后为杨尚昆。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办学,虽然还很不规范,但这成为我党外语教育事业的最早雏形,培养了一批军事翻译干部和外语师资力量,为今后创办正规化的外语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离开延安,前往东北、华北解放区。

  1943年,军委俄文学校旧址。

  1946年1月,延安外国语学校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党政军首脑所在地张家口市,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内成立外语系。6月,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外语干部训练班师生转入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的外语系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浦化人任院长。12月,因战事华北联合大学转移至束鹿县(今辛集市)路过村。1948年5月,学校迁至正定县城天主教堂。(同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改名为华北大学,校址仍设在正定。华北联合大学的外国语学院与北方大学的外文班合并为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这个时候,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面对新的形势,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我党的外交人手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实需要,要建立新中国,并使之走上国际舞台,必须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外事干部队伍。为此,决定成立外事学校,培养外事干部,为新中国外交工作提供人才储备。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