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南征北战是相互否定相互矛盾的吗?

2025-01-25 2472 0
作者: 胡懋仁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我在公众号文章里提到新中国七十五年的历史,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四十五年,也不能用后四十五年否定前三十年。有位网友对此极不以为然。他说,你选择了向西走,就是在否定向东走;你选择了向东走,就是否定了向西走。怎么可能没有否定? 这位网友没有再做更多的说明,但我以为在他说的这段话的背后肯定不会只是在说向东走、向西走,或者谁否定谁的意思。

  所谓向东走还是向西走,让我想到了毛主席当年长征在红军处在最危急的时刻,所指挥的四渡赤水的战役。在那场战役中,哪是只有向东走还是向西走,而且是向东、向西、向南、向北都走了一个遍。如果用这位网友的思维,毛主席不就是在战役指挥上相互否定了很多次? 在这位网友看来,这种相互多次的否定就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四渡赤水的战役最终摆脱了红军在此之前一直所处于的被动状态,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电影《南征北战》也有类似的情节。影片开始,我华东野战军大踏步地向北撤,从苏北撤到山东,部队一些基层干部战士都很有意见。张连长说,从苏北到山东,我们仗不都打胜了吗? 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向北撤? 后来,华东野战军在凤凰山战斗中消灭了国民党李军长的部队,回过头来再进行大规模的穿插迂回,要消灭原来一直在追击华东野战军的张军长所部。高营长说,现在我们就是要掉过头来,吃掉这一坨。如果按照这位网友的说法,到底是开始向北撤否定了后来的掉过头来向南穿插,还是后来向南穿插否定了开始时的向北撤? 不管向南向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更多更好地消灭敌人。至于在行军方向上是向什么样的位置都是由这个消灭敌人的最终目标来决定的。

  新中国七十五年的历史,前三十年,我们在努力打好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后四十五年,是要不断扩大这个基础,夯实这个基础。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扩大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成果。这个目标很确定,很明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几十年过程中,我们一些具体的政策,一些具体的做法,总要随着客观环境与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所谓完全的一成不变倒是脱离实际的,只能是一根筋式的思维。

  至于为什么有所谓前三十年与后四十五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说法,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在改革开放进行到二十年的时候,有人就已经用所谓这后二十年来否定前三十年,认为前三十年就是一片黑暗,后二十年才是一片光明。而这个时候,一些基层群众对于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也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们认为这后二十年不如前三十年更公平。在当时的一些官方媒体上,主要是用后二十年来否定前三十年。而所谓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二十年不过是存在于民间或者网络上的一些说法。从现实角度上说,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可能更成为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