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仅有的一份卡车司机深度报告, 不忍卒读
导读:近日,一卡车司机被罚款后饮药自杀,引发大众对于卡车司机群体的关注。据统计,早在2016年,我国卡车司机数量就达3000万人,他们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较高的劳动负荷。清华大学沈原教授团队曾对卡车司机群体开展长期的深入调研,他们研究发现:卡车司机以农业户口持有者为主,往往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举债购车是卡车司机最普遍的购车方式,偿债压力也成为卡车司机超时工作的原因之一。他们往往吃住都在车上,工作和生活空间难以分离。找货时的压力,堵车时的焦虑,都会造成卡车司机心理上的长期紧张。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呈现出原子化、高流动性、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也使得他们对智能手机、电子信息沟通技术特别依赖,司机间的群体互助和群体认同往往也借助互联网实现。
目前,针对卡车司机的管理是有序制约,但是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可测的后果。作者特别指出,在新规调整、车辆环保升级等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卡车司机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如果采取“一刀切”方式,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对于一些整改费用,政府和厂家应酌情予以补贴。此外,当前有权力对卡车司机执法的部门多达10个,道路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清理和修改相关法规,防止权力的部门化和利益化。
本文根据《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原载《南方都市报》,原题为“永远在路上:卡车司机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思考。
永远在路上:卡车司机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
浙江传化慈善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推出的首部专门针对卡车司机的调查报告,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29 .7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达到7 .9万亿元。在物流业里面,公路货运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014年公路货运业1453万辆货车,完成了全社会76%的货运量和33%的货物周转量。
到2016年,根据官方数据,公路货运卡车达到1500万辆,卡车司机达到了3000万人,是一个很大的工作群体。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社会缺乏研究,大家享受着便捷的物流背后,却忽视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或者就是对马路上一辆辆货车敬而远之,而驾驶大货车的司机的喜怒哀乐似乎并没有人太在意。
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
通过调查发现,卡车司机群体以男性为主,表现年龄偏高,平均36.6岁,52%的司机年龄在31岁和40岁之间,29岁到44岁的青壮年司机占77.4%,初中文化水平的占到57.7%,一半以上。卡车司机是以农村户口为主的职业群体,农村户口占到79.1%。已婚比重很高,达到79.3%。卡车司机的配偶以农村户口为主,家庭规模一般中等,有两个小孩者居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