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工人
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工人
·译者│伍壹·
记者、专家和官员总爱说“劳务派遣在发达国家是非主流就业方式,派遣工占就业人口比例很低。在我国,劳务派遣失去本意,成为不少企业、单位降低工资福利、规避法律的一种手段”。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发达国家的派遣事业同样越来越红火。并且不论在哪个国家,劳务派遣的“本意”或“本来面目”都是为了剥夺工人的权益,为了给老板省钱,为了让企业在雇人和炒人时更方便,更省心。
日本的“派遣村”
资本主义世界仍未从2008年开启的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日本同样不曾走出漫长的经济衰退。裁员、减薪的风潮下,首先被拿来开刀的,就是劳务派遣工。本田、三菱和丰田结束与所有派遣工的合同。索尼裁掉8000名正式员工和8000名派遣工。失业的派遣工生活无着。2009年元旦,东京某公园里组织了名为“过年派遣村”的民间活动,为500名失业者提供帐篷和饮食。之后,日本多地设立了“派遣村”。
日本最通行的派遣方式是“登记式派遣”,劳动者在派遣公司登记,但不是其正式员工,企业需要人的时候才被派去。制造业的派遣员工几乎都属于这一类。到今天,一切都明明白白:“派遣制度就是为了方便解雇而设立的”。铃木公司更是劳资“共度时艰”的典范:一面大力解雇派遣工,一面增加股东的分红……
劳务派遣的“好处”
在当下以“劳务派遣”为题的调查、研究、报导和宣传中,不管是“劳务派遣事业前途无量”,还是大力批评“滥用劳务派遣”,甚至对派遣工状况大表“担忧”,一脸同情状,但总的基调要么是“劳务派遣好!”,要么“本来是好的,可惜……”。而所有的“好”处,归根结柢无非是:用工更灵活;降低了用工成本。换言之,支付给工人的报酬更少了。
一位鼓吹“劳务派遣好,就是好”的作者抄录了另外一套数字:“美国的派遣工作员工占总的就业人口的50%,西欧超过了30%,日本也达到了就业人口的20%。而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力极度过剩的人口大国派遣员工只占就业人口的1%左右,我国劳务派遣的就业潜力要远超过一般国家。”一副恨不得把所有的工资奴隶(除了他自己)都变成派遣工的架式。
另一位“著名教授”声称:“如何用工人,现在有三种现象:一是养人用人,二是养人不用人,三是不养人而用人。对用工单位来说‘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追求工人‘为我所用’要比‘为我所有’有利得多。”也就是说,对老板来讲,租用、借用奴隶比自己“养”着奴隶要有利得多(如果拿机器做比较,通常就相反——买机器的总开销要比租用来得便宜)。老板要省钱,劳务派遣公司要赚钱,工人呢,当然是连吃两重亏。不过,你不能指望教授、专业人士、官员和老板们把这笔帐算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