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是“懒二代”?理据混乱与价值倒错

2022-05-11 2095 1
作者: 薛小希 来源: 扔石头ThrowStone

  《颓败的“农二代”》一文在杂志《文化纵横》的公众号上以《一个必须正视的迷惑: 谁在放任“农二代”变成“懒二代”?》(下文将之简称为“《颓败》一文”)的标题刊登,获得了大量的阅读,还得到了其他公众号的转载,在小圈子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直关注职校学生、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就这篇文章当中极具争论的种种观点展开商榷。我们绝大多数在读和已经毕业的职校生同学都是这篇文章所指的“农二代”,而当他们被贴上“懒二代”的标签,我们在理智和情感上都是无法接受的。

  《颓败》一文原本是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更是不值一批,但我们仍然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毕竟我们的职校生同学们不像这两位名校的作者那样,拥有同等的文化资本和渠道来面向大众说话——我们不忍同学们被这样拙劣的文章抹黑,更不希望有人受这类文章的影响,加深对“农二代”的误解。

  第一,谁是农二代,他们都在干啥?

  《颓败》一文中的“农二代”对应的是“农一代”、“第一代农民工”,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揣测,这里的“农二代”涵盖了以往研究中经常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尚未就业的农村子弟。在这两个群体当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相对更多一些。那么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是不是两位作者所说的“懒二代”呢?作为一篇学术论文,仅有观点没有论据恐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搜集起来的数据资料,验证两位作者的担忧是否属实。

  以北京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北京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五个行业依次为“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都是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而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触来看,这样的工作岗位恐怕很难支持两位作者所形容的“躺平”状态。报告显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5.6天每天工作8.8小时。这说明多数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是高于五天八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长的,加班是普遍状况。另外,北京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6214元,吃穿住消费占他们总消费支出的七成以上,这意味着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两位作者所说的“月光”也许是现实,但这样的收入恐怕很难支持他们跳入作者们所说的“消费主义”陷阱。

  《颓败》一文也数次以“新一代农村青年”指代“农二代”,因此这些“农二代”除了新生代农民工之外,也许也包括尚未就业的农村青年,那么这些青年在做什么呢?就我们日常服务所接触的进入职校的农村青年而言,两位作者称他们为“懒二代”、“啃老”,是与事实不相符的。毕竟,他们有的在学习之余坚持打工兼职维持自己的日常开销,甚至用来补贴家用;有的在寒暑假期间进入工厂,在流水线上每天工作12小时,从而赚取必要的学费;也有不少同学进入职校的初衷就是尽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