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返乡阶层调研:M工厂及工人调研报告
【原编者按】马上就要暑假了,我在此提出一个小小的倡议:我建议有条件的朋友能够利用暑假的实践,进厂打工。一方面能够接触劳动人民,自我改造;另一方面能够做一些调查研究,认识社会。如果你愿意进厂打工,却不知道怎么调研,或者对打工有些没底,你可以写信给我。另外,欢迎将打工的经历写出来投稿。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一位朋友利用寒假做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详细描述了工厂的基本情况,并附有访谈记录。这位朋友的实践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M工厂位于A市(某大城市)Y区,笔者通过走访中介、与该厂工人聊天等方式调研了解该厂的情况,也对几位工人的个人经历进行访谈记录。本报告第一部分“工厂状况”汇总了访谈中与工厂情况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工友访谈”,记录了部分工人的个人经历。
一、工厂与工人状况——劳动与生活
(一)工厂和工人基本情况
M厂位于A市,是某国产品牌手机的研发工厂,主要负责该手机在研发阶段的小批量试产。M厂有组装车间和SMT车间(SMT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SMT贴片指的是在印刷电路板基础上进行加工的系列工艺流程的简称)。组装车间是流水线作业,常见的工序有贴膜、安装零件、打螺丝、检查外观等。其中大多工序为手工作业,少部分工序自动化设备完成。
工厂规模不大,约有200人左右。工厂招工年龄要求为18-38岁,据工人说,厂内90后和00后(18-32岁)最多,也有少部分85后。厂内男女工人比例约为2:1。该厂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据中介说上个月招的14个工人已经“跑路”了6个了,这几个月一直在招工。
(二)劳动合同与工资待遇
1、劳务派遣——灵活用工泛滥
该厂的生产岗位员工(包括普工、班组长、生产主管、生产技术员等)全部为劳务派遣工(劳务公司签劳动合同再由劳务公司派遣到工厂工作),这部分员工占了90%以上。只有极少部分研发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是跟直接跟工厂签的劳动合同。
根据我国人社部2014年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该厂的劳务派遣工比例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