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想象:平台和算法是可以为劳动者、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2025-02-17 1160 0
作者: 侯赏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制和市场竞争的兴起,使城市不少工人失去稳定工作。恰在此时,我国正在经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大量农民工群体进城务工,非正规经济开始在中国兴起。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非正规经济中的很多劳动者流向平台,成为新业态经济中的外卖员、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平台零工之所以有巨大流量,除了这些群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息息相关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现代劳动环境中被异化的生命体验,暴露了效率至上的劳动规训、系统和算法对工作的异化,这引起了所有普通打工人的共鸣。

  2017-2024年,孙萍老师对外卖骑手进行了长期调研访谈,她的新书《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借助很多骑手鲜活的体验和故事,展现了外卖工作的“过渡劳动”特征。过渡劳动,初看起来是说很多骑手选择送外卖的工作只是过渡一下,但背后隐含着更多值得追问的问题:外卖工作为何被视为一种过渡手段而非长期可以从事的事业?这指向了平台经济劳动形态的哪些特征?——是骑手被平台解除直接劳动关系只能与中介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从而缺乏工作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平台算法控制的精细化和不断迭代形塑了骑手的劳动紧张感,迫使或者鼓励其在加速奔跑中闯红灯、逆行和上环路等,导致该行业具有强烈的职业风险?还是骑手在工作中不断体验到的阶层差异、社会区隔和社会歧视?最初设想只是通过外卖工作来过渡一下的骑手有多少最终可以离开平台呢?他们最终似乎只能选择在不同平台之间跳来跳去,却跳不出零工经济这座五指山,过渡劳动正在永久零工化。对此,劳动者的主体性表达体现在哪里?未来的经济会走向哪里?劳动者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吗?本次讲座包括孙萍老师在内的几位嘉宾围绕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诸多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零工队伍,越来越多的工作被零工化,与其经常性地陷入焦虑和无力,不如意识到我们从来都可以拥有另一种可能。因为并非所有的平台都会追随资本的逻辑。例如上世纪70年代,智利总统阿连德曾经试图将控制论思想和民主社会主义方案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版本的互联网革命和大数据乌托邦。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也存在多样化的开源运动,基于合作性质和公众参与而非资本逻辑的平台组织,如维基百科等。我们需要敢于打开对平台和算法的另一种想象:平台和算法是可以为劳动者、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主讲人|孙萍: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关注平台经济和数字劳动、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

查看余下9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