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岷|热搜“科普”:长期喝冰水不会对健康不利…这不是害人吗?
今天有个热搜:长期喝冰水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已产生3.5亿的阅读,讨论1.8万,十分热闹。
他们说:目前并没有实验证据表明,长期喝冰水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身体本来就没毛病的人,高温运动配冰水,甚至可能提升运动表现。
“目前没有实验证据表明”,多么熟悉的“科普”模式;
“高温运动配冰水”,多么常见的广告文案!
笔者看到这时,真的被气笑了。尽管那篇文章的第2部分在讲“冰水虽好,可不要贪杯”,但仍然在肯定冰水一时的“爽”,最后第3部分再来一句“冷水热水,能多喝的就是好水”,十分之短视。因此,说一句“伪科普”绝不是冤枉他们了!抓住今年三伏天持续高温天气的现状,这个热搜不知道又将霍霍多少不懂生活常识的年轻人了。
他们难道忘了,近几年每年暑期都有报道年轻人在高温天运动后猛灌冰水或冰饮料猝死的事例?
今年7月初,福建卫生报便报道了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个19岁的男孩,在高考结束后,坚持每天打篮球,剧烈运动流一身汗后,他便会喝一瓶冰饮料。出事当天,他在打完篮球后依旧拿了一瓶冰饮料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但那次,喝完不到5分钟,他便感到胸闷不适,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胸痛,休息一会后仍无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同行球友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送医后,被诊断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最终抢救无效离世。(参考阅读:不可缺的健康常识!福建一男孩运动后猛喝冰饮突发心梗去世)
可怜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没了,实在让人痛心。
运动过后不要马上喝冰水,喝水不要太急要小口喝慢慢喝,不要立马冲凉,剧烈运动后不要立马坐下…
这些本应该都是常识,但却被一些“伪科普”给颠覆了,造成了很多健康隐患。
老一辈人中,这些常识还是会经常被说来给孩子们听的,如有网友讲:“小时候跟着奶奶有很多不准,跑的气喘吁吁时再饿也不准吃东西,不准喝水,要等呼吸稳了才可以;冬天在外面玩,手冻僵了不准烤火,要自己捂暖和;还有刚吃了饭不准马上睡觉;给长辈端饭端水不准一只手,不准隔着门……很多不准。奶奶从不讲为什么不准,反正就是不准”。
中医是不建议人们喝冰水冷饮的,夏天更是如此,夏天天气虽然炎热,但是阳气在外,热茶温水和冷饮相比,实际上热茶温水更能解渴。
去年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侯志慧在喝保温杯里的温水
(参考阅读:奥运会上神秘中国力量,除了毛主席,还有中医!)
为什么说高温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冰水?中医是有解释的。
中医博主@草民插头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来自生活,十分生动易懂。
在牧区,对于刚结束奔跑的马匹、蜂拥归栏的牛羊,饮水槽里会撒上一层牧草,防止牲畜过快饮水。这是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智慧。
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这么一个小片段,两个年轻人赶路赶得急口渴了,经过一位老大娘家,于是讨碗水喝。老大娘热情地引着他们来到水缸边,又快走几步去拿“糠”瓢。年轻男子用水瓢舀上水就要喝,老大娘一转身看到赶紧叫住让他等等再喝,走过来后往水瓢里撒了一把“糠”。年轻男子不解,那年轻姑娘明白了,她说:大娘是好心人,是怕他们道上走得心里有火,喝凉水激着肺管子,故意让他们慢慢喝的。大娘笑着回:对。
草民插头老师讲,五脏中,直接与“天”相连接的,只有肺。它是人体“液化”能力的力量源泉,逐渐静下来,保护肺的功能,很有必要。功能亢奋、极端燥热状态下,贸然被冷水所激,轻则留下“伏火”病根,重则当场致病。
而“没有实验证据表明,长期喝冰水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就更“魂淡”了。
长期喝冰水冷饮,会伤害人体的阳气,先可能是腹痛腹泻,慢慢积累,伤害会更大,最后极端案例也就可能出现了。身体底子再好,也经不起长时间的作。
至于那些老拿日本韩国欧美整天凉水冰水来说事的,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就讲过,韩国人喝凉水的同时,还喜欢辣椒酱拌米饭,加上烤牛肉、参鸡汤,这样的饮食配凉水估计还可以维持一下;日本人患过敏性鼻炎的人不知凡几,北京奥运会时,他们特别担心北京的空气,因为日本奥运代表团里,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有过敏性疾病;而欧美人肉食居多体质偏热或有中和,但诸多肥胖。笔者还记得中医董洪涛老师也讲过,西方人患抑郁症的、骨关节病的人很多,这些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有关系。
喝冰水可能会一时爽,长期喝冰水绝不会一直爽!
中医即生活,生活即中医,希望年轻人多学学中医文化,不要被“伪科普”带坑里了!
【文/壬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人民健康论坛”,授权红歌会网发布】